下一篇4 2014年8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立足“三农”抓品牌 紧盯市场强产业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燕鑫薯业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董晓霞 王戈

    山西省垣曲县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垣曲县燕鑫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5年,是一家集生态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下设新城镇上官村“三粉”加工厂、古城镇谭家村淀粉加工厂,现有“燕鑫”牌红薯淀粉及“燕鑫”牌纯红薯粉条、粉带、粉丝等系列产品,年转化红薯可达37500吨。燕鑫公司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按照“国际化标准、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模式、一体化经营”的总体思路,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坚持“舞动一个龙头,建设一片基地,培育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基地引龙头,龙头带基地,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富民之路。先后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垣曲县片区扶贫开发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面向市场 促进红薯种植规模化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原材料供应是企业发展之基。垣曲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中条山腹地,耕地80%以上属丘岭旱地,山区群众历来就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却一直处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落后状态,产业化率低下,抵卸风险的能力差,效益并不明显。

    对此,公司因势力导,扬长避短,使大家认识到,只有依托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种植,才能提高红薯种植的经济效益。几年来,许多种植户在公司的指导下,纷纷加大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目前公司已拥有100亩以上红薯种植大户120余户,共计发展标准化红薯种植基地15000余亩,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进技术 实现红薯种植标准化

    为了紧跟国际国内技术潮流,掌握食品生产标准,应对各种技术壁垒,公司定期聘请专家对薯农进行红薯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提高薯农的种植和初加工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和操作各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加快红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公司与每一位参训农户订立培训合同,制定培训计划,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几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500余次,使培训人数达25000人次,进一步地规范了基地种植农户的生产,提升了“燕鑫”品牌的科技含量。

    能人示范 带动红薯种植专业化

    公司在几年的经营中,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通过能人示范,使广大薯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公司华峰红薯基地负责人申平池,是华峰乡的种植大户,从事多年红薯种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他建起了一个400余亩的红薯种植基地和淀粉初加工系统,年产红薯1000余吨,全年纯收入可达50多万元。也正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乡及周边农户纷纷走上了专业化种植致富的道路,成立了专业协会,现有入会农户580户,使红薯种植步入专业化的轨道。

    协会引导 推进红薯种植产业化

    为了帮助种植户切实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问题,解除薯农的后顾之忧,推进各基地的红薯种植产业化。一直以来,公司组织各村种植户成立了种植协会和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对会员一是实行“五统一”全程服务,即统一购销,统一引种,统一培训,统一结算,统一贷款;二是全面实行产销合同制度。公司与协会签约,规定权力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以制度来维系“龙头”企业与农民组织的紧密联系;三是实行保护价格制度。企业收购入会农户的红薯,当市场价格好时,随行就市,市场价格不好时,按保护价支付,让利于农户。

    强健龙头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市场行情瞬息万变,面对国内外企业的巨大挑战,迫使公司必须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为此公司投资260万元,率先实现了红薯产业链信息化管理,构建了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体系,目前已通过QS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公司从质量追索系统,到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全部实现了现代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使公司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非常明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