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以来,零售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关店,有人称之为关店潮。今年更有多家有影响力的企业关店,涉及百货、超市、服装、餐饮等多个业态。
关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经营亏损或者利润太低是最重要的原因。
关店有时也不是坏事,如果店铺本身存在选址、物业租金、市政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无法改善,这种情况即使在经营很不错的连锁企业里,也是很正常。但是关店有很大学问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接关闭
百安居全国关店、百思买上海徐家汇关店、大商新玛特西安关店,都是用的这个办法,这个办法叫做,壮士断腕,必亏无疑。原有的装修肯定是白废了,弄不好还要赔偿物业方一笔租金以及员工的费用。对于商誉的损失也是很大。
但是这个办法实在是没有好办法时的办法。但是也有好处,就是止亏速度快,适合长期巨额亏损,形象不佳的店铺。
转让所有权、经营权
这种分为带货转让或者不带货转让。带货转让适合今后不再经营此类门店的企业,一了百了。不带货转让就是要么货是别人的,要么就是转让给同行。
这两种转让方式的前提是选址没有问题,物业价格合适,如果店铺经营得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溢价转让。
这两种转让都是包含店铺租赁合同的,所以要事先征得业主同意。一般情况下业主也害怕店铺物业不断易手,这样对于业主不仅仅是空租期的问题,还有信誉损失,别人会认为这个店铺是死店。以后租金价格受影响。但是如果是地理位置十分理想,那么不排除业主趁机涨价的行为。
全部转让(包括品牌使用权)
这种转让方式是最为理想的转让方式,其最大的好处是不用通过业主,不用重新签立合同。可以直接采取股份收购或者股份置换的方式。这种转让方式最为稳妥,不仅出让方损失小,而且对于店铺日常经营影响最小,员工也不易产生波动,对受让方也好。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物美收购卜蜂莲花,因为都是上市公司,一次涉及转让股份较大,所以双双停牌发表公告,而卜蜂的员工不干了,认为卜蜂是外企,物美是内资,一个是待遇差别,一个是补偿问题。包括翻牌子的问题,结果后来不了了之了。转让失败,预后效果是非常差,损害了员工的信心,影响了供货商的信任,今后再转让会变得更难。
第一种直接关店,方式简单,立即止亏,但是损失较大,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比较稳妥,但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操作要精密。
所以在零售业,关店不一定意味着事业失败,关店和开店的水平同样重要。
(张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