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是从山里移民下来的,按职工标准参保,参保费一家超过10万元的就有16户,如果没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贷款’,还真交不起参保费。”江西省新建县乐化镇乐化村干部陈常州见到记者时说,“本村8户参保了的农民,年龄都超过了60岁,现在每月除了还本金500元以外,还能领到6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还清贷款后,每月可以领12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足够生活自理。”
由于地缘关系,新建县被征地农民相对较多,涉及8个乡镇、56个自然村、3000多户、10000多人。他们的第一经济收入来源随之失去,生活也没了保障。
江西省新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杨选军在谈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贷款产品时,坦然地说:“我们深知高龄参保人更容易出现意外,也更容易出现损失,但是从担当社会责任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改革发展的红利让给农民,即使出现一点小风险,也承受得起。”
新建县委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因家庭经济紧张交不起养老保险费用。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由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新建县联社配合发放此项贷款。
据新建县联社主任闵艳群介绍,该联社抽调精干员工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进行调查和认证,并多次同县政府等职能部门洽谈,提出了包括贷款期限为五年、贷款人年龄70岁以下等多条贷款发放标准。与此同时,该联社还与县政府签订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贷款合作协议》,免费代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并及时推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贷款”产品。
“农信社好啊!没有农信社,我们的日子不晓得怎么过。”见到徐绍洪老人时,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忙活,“光我们徐邓村被征地农民就有80多户,我们家4口人,养老保险款要8万多元,幸好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贷款’,我们可以安享晚年了。”
为缓解代收养老保险费压力,该联社在全县32个网点均开通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代收业务,并在一些被征地农民集中地开通了代收窗口,为全县被征地农民及时参保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
新建县联社信贷管理科科长衷细村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份发放此类贷款以来,现已发放512户,贷款余额近3000万元。
“因昌北机场扩建,我们村整体搬迁,虽有搬迁费,但新建的房子大多相对高档,搬迁费所剩无几,我们夫妻的养老保险款没有着落,是农信社的人到村里告诉我们可以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贷款’,还是县政府贴息。我的心终于踏实了。”樵舍镇朱坊村村民李承伟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