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90家福建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企业共同签署了《质量安全诚信自律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以“八不”自律。从“八不”的具体条文看,这完全是茶叶生产、管理和质量的“底线”,几乎是和“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样的常识。但为什么还要如此兴师动众公开承诺呢?同样发生在8月,福州往返上海的 “福鼎白茶号” 动车组正式运营,是中国茶叶品牌首次取得动车组的冠名权。一方面是与高铁“接轨”白茶产业的市场推广,一方面是从ABC做起的基础规范。在快速发展与市场规范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从白茶看茶产业未来需要怎样的“顶层设计”呢?
“八不”代表着福鼎白茶产业规范意识觉醒
90家福建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企业签署的《质量安全诚信自律承诺书》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行业诚信自律的“八不”承诺:一、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所有茶叶禁用的农药,拒收农残超标茶青和茶叶。二、不把茶叶直接落地晾晒。三、不掺假掺杂,以次充好;不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混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异物或违禁物质。四、不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经营茶叶;不伪造茶叶产地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不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福鼎白茶通用包装。五、不伪造或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不向他人转让、出售、馈赠使用商标标识。六、不违规生产加工紧压白茶,不把其他茶叶原料或福鼎区域以外的白茶原料用于加工白茶和紧压白茶。七、不以年份造假欺骗消费者。八、不欺诈经营或恶意无序竞争,不作夸大功效等过头宣传,不高价炒作。
第二部分是如违反“八不”承诺,自愿接受的处罚:一、未加入市茶业协会会员的不准加入,已经加入的撤销会员企业资格。二、福鼎白茶证明商标未授权许可的不予授权,已经授权许可的撤销授权许可资格,停止使用福鼎白茶证明商标。三、撤销紧压白茶授权生产加工企业资格。四、接受职能部门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检测检验和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的督查,并接受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给予的处罚。
记者从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传来的文件看,承诺书最下面是承诺企业法人代表的亲笔签名,时间是8月1日,放在建军节这一天,有意无意间透露出福鼎“从严治军”的坚定决心,也反映出福鼎白茶产业规范发展意识的觉醒。
茶产业“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杨应杰说:“我们这样做,就是要‘内抓质量,外树形象’!”
他在介绍“八不”出台背景时说,福鼎市对白茶产业的管控一直高度重视,一年要开好几次全行业会议,核心就是抓白茶质量,担心走普洱茶2005年时的覆辙。行业人士认为:福鼎白茶产业近些年经过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获得了高速发展。客观地讲,这些发展中暴露的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通过规范解决的。只要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齐心协力,过去其他茶品种曾出现过的大折腾、大起伏,是可以避免的。
从杨应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福鼎白茶发展、规范中面临的难题。一是产业发展快,但产业集中度低,给行业规范带来困难。据介绍,仅2013年,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白茶企业就达到381家,今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又新增百余家。虽然现在福鼎拥有7家省级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也达到四五十家,但从目前看,体量不算大的福鼎白茶,这次签约自律的企业就有90家之多。二是福鼎白茶企业普遍规模小,良莠不齐,产业素养、市场意识和法律观念亟待提升。据透露,很多小作坊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他们有的搞出20元一饼的三无产品,对白茶市场危害很大。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八不”的针对性很强,在看到福鼎白茶产业的觉醒与决心的同时,也暴露出福鼎白茶种种“基础建设”缺失的问题。
据介绍,这次承诺同时,福鼎市还成立“福鼎白茶企业自律委员会”,体现了行业的自律精神。杨应杰介绍,福鼎市也很重视“他律”的作用,曾组织多次产地质量联合检查,对发现的假冒伪劣白茶严肃处理,曾公开烧掉一批假冒伪劣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自律和他律都重要、都需要,但还是不够。因为这些短期的、管理措施上的规范如果不与长远的、根本的制度建设结合,产业管理者仍然会疲于应对,产业发展也会缺少持久健康的环境。人们把这些制度建设称之为“顶层设计”,那么茶产业需要怎样的“顶层设计”?从福鼎白茶的现状和茶产业的整体看,目前我们至少需要从“大众化的产业方向”、“工业化、标准化的产业设计”和“企业化的品牌建设”三方面进行反思和校正,才能为茶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