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园 市场 品牌 追溯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刘 旸

    在上期报道中,本报介绍了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可追溯”信息与国家采取的监管措施,并报道了茶叶企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阻碍了制度实施。当前,伴随茶叶质量检验的从严,以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诉求提升,茶区政府与茶叶企业愈发注重茶叶质量安全,积极寻找突破困境的解决方法,切实推行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可追溯制度。

    质量追溯从茶园抓起

    目前,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分散式生产使得茶叶质量不稳定,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还需从种植生产入手,加大有效监管。

    为了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完善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浙江省安吉县在2013年底给全县10万亩安吉白茶上电子户口,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网技术实现安吉白茶二维码数字化跟踪与溯源管理,建立起质量追溯体系。今年上市的安吉白茶已开始佩戴“电子身份证”,开创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质量追溯的先河,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茶园证上的二维码或者登陆安吉白茶官网输入证件号查询,就可了解茶叶销售商的茶园位置及面积,区分县域内的白茶和县域外的白茶。

    浙江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元清表示,通过该措施加强了茶园管理,企业和茶农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力求从茶园种植到生产加工环节做到采摘有登记、生产有记录、鲜叶交易做农残检测等追溯措施。通过给茶园上电子户口,建立安吉白茶原产地信息数据库,推进从基地建设、生产管理、茶叶加工、包装使用和到市场营销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实现覆盖全面、可信可靠的茶叶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维护提升安吉白茶品牌形象。

    此外,茶叶生产管理档案的建立,使茶农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操作标准,加强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荣溪告诉记者,安溪茶叶企业和茶叶合作社更加注重建立茶园管理制度,让茶农详细且完整地记录种植生产事项,如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修剪、锄草等农事耕作情况。八马茶业自身还加强对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监督,对于茶园环境与肥料、农药投入使用严格控制,对每批的原料进行编号、标识,建立茶青采收记录与运输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茶叶生产从茶园到茶杯可监控、可查询的质量可追溯体系。

    茶市交易加强质量把关

    业内人士表示,茶叶生产规模小而散,组织化与标准化程度低,使得消费者在购买茶叶产品时缺乏获取信任的途径,也使得生产者难以建立质量声誉。建议对茶叶交易场所、批发市场这样的大量茶叶流通关口,把好茶叶“入口关”和“出关口”的双向监控,保障质量有地可询。

    在福建安溪县茶叶交易最大集散地的中国茶都,已经对卖茶茶农实行“实名制”的“入口关”监管。据悉,“实名制”制度要求茶农要登记个人实名信息,以便执法人员在茶叶质量存在问题时,根据档案信息进行产地倒查、追溯到家、追查到人。中国茶都作为带动试点,此措施响应《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关于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的要求,有效加强了安溪茶叶市场的质量监管,督促茶农严格执行茶叶生产加工标准。

    浙江新昌中国茶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正在完善实名制茶叶交易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结算系统,从茶叶交易流通的“出关口”对质量把关。中国茶市总经理陈霞在今年举办的第八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活动中表示,为解决销售环节中销售主体多元性和销售方式多样性因素导致的质量安全隐患,中国茶市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手推出“中国茶市电商平台和茶叶交易可追溯系统升级版”,实现中国茶市“联名卡实名交易认证——新型电子秤过磅称重交易数据记忆——商易通刷卡收付——电商平台建设”,结合电商将茶农、茶商、市场、政府对质量的管控有效整合,为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让消费者可通过交易单号在电商平台实时查询茶叶农残达标情况。

    从品牌提升溯源透明度

    加强茶叶商标管理与品牌建设,提升茶叶产品质量溯源透明度,逐渐得到茶行业广泛重视。据悉,安吉县以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中首创“母子商标”管理模式,从商标品牌上确保茶叶质量可追溯。母商标树立安吉白茶品牌形象,保护原产地产品;子商标说明企业品牌,较好地解决茶叶企业个体品牌经营与公共品牌建设的矛盾。此外,安吉县还对390余家安吉白茶协会成员单位进行统一编码、统一在包装上印制防伪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防伪标识查找到生产企业、产地等信息。

    作为中国第一家透明溯源农业品牌的“乡土乡亲”,率先在茶行业为消费者透明呈现了每一款茶叶的生长履历与生产者信息,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北京乡土乡亲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者关系总监吕玉才告诉记者,基于有机绿色认证公信力缺失的情况下,“乡土乡亲”联合拥有优良品质茶园而亟需平台推广的中小户茶农,在产品售卖中展现真实的茶农个人信息和茶园生长资料,既不妖魔化茶园种植当中农药和化肥的正常使用,也不神话有机茶叶。吕玉才认为,实施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是站在茶农与消费者的双重角度考虑,让茶农“艺术家”为茶叶“作品”得到品质赞誉而自豪,让消费者在获悉知情权的基础上了解农耕的辛劳。

    记者手记

    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与实施问题是茶行业不断深入的话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在采访中向记者透漏着期待与惋惜。他认为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若能有效执行将有利于规范茶行业的生产与加工,能够为茶叶品质提升保驾护航。但由于茶叶企业散、乱、小,制度体系本身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等问题,让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实施变得艰难;尤其是对于资金实力匮乏或不予质量重视的中小企业来说都是极为困难。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问题,已不单单是质量问题,也将是推进茶产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