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开始,新疆、山东、河南等棉花主产区陆续受到干旱、大风等灾害天气侵袭,棉花生长受到了影响。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受灾区的棉农对今年棉花的收购价格期望值升高,希望通过高价收购保证种棉收益。
灾害天气或致棉花减产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5月份本是新疆棉花大面积播种的季节,灾害天气却给棉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新疆阿克苏沙雅县种植户刘相武说:“开始气温低,种的长不出来,5月底补种后遇到11级大风,棉苗都没活,长出来后又遇到干旱。”据棉农介绍,当地棉区的灌溉主要靠天山的雪水,但是去年冬天雪少,春天气温过低,雪一直没有融化,于是家家户户开始打井,但是打出来的水是碱水,只能勉强维持棉花不被旱死。“水不好,肥就追不上去,冻灾、风灾、旱灾今年都遇到了。”刘相武告诉记者,棉花的成熟期在60天左右,今年种植期晚,目前还有一部分没有长出棉桃,到10月份又要遇上霜降,减产已是必然,他估计自己的棉田每亩地比去年减产20%左右。
不仅新疆地区棉花受到了气候影响,其他产棉大省如河南、山东等地棉花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记者从山东省潍坊市供销合作社了解到,潍坊市2月到4月一直没有下雨,播种期时土地过旱无法播种,直到5月10日才完成全市棉花播种,比往年晚了半个月。棉花长势较好的只占全部棉区的1/5,昌邑、寒亭等地的棉苗受干旱影响没长出来,7月份,部分花蕊由于缺水出现了脱落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
今年河南遭遇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驻马店等地的粮食已绝收,棉花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据河南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6毫米,较常年同期(254毫米)偏少60%,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地表水严重短缺,致使水库蓄水不足,河道径流锐减。河南南阳由于持续无雨,棉花旱情再现。据悉,虽然已经对部分棉田进行人工浇灌,但由于高温,水份流失很快,目前棉田已开始出现干旱缺墒现象,对棉花生长极为不利。
棉农涨价预期或遇需求阻力
持续的干旱已让部分地区的棉花产量减少,减产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高成本投入也让棉农对今年籽棉收购价格产生了较高的市场预期。
新疆棉花种植户刘相武今年种了500亩棉花,成本比往年高出十几万元,“先后补了三次苗,钱都花在种子和人工上了!每亩地的成本增加至少200元。”棉农认为今年棉花每公斤卖到9元才能勉强保本。
据了解,受干旱气候影响,今年山东省潍坊市部分棉田的机采可能无法实现。机采的要求是棉田的开花率在80%以上,剩下零星的可手工采摘。由于今年播种时间跨度长,导致棉花的长势参差不齐,分散出桃,无法集中采摘,更多地要依靠手工采摘,这无疑会加大采摘成本。
关于棉农对棉价的预期,新疆新赛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民认为,今年棉花的价格还要等新棉上市后才能定,具体要看纺织企业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要看国家对于棉花补贴政策的细则。他个人预判的棉花价格每公斤在6到7元之间。曹民介绍,如果今年纺织企业的订单增加,它购买的价格就会升高,相应的,棉企对棉花的收购价格也会提高。如果这条链条断了,棉花企业可能会压着价格收棉。
河南南阳新野县诚德茂发有限公司总务科经理肜东奇并不看好今年棉花的价格。他介绍,现在纺织企业用棉量不断下降,更多地用化纤等低成本的材质代替棉花。同时,国外的机采棉质量要高于国内机采棉,而价格还要低于国内的机采棉价格,所以,进口棉花成了很多纺织企业的选择。
专家认为,尽管棉花产量下降,但在收储政策及需求不振的影响下,棉价上涨的空间很小。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灾害天气不仅给棉花的生长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关系着棉农下一年是否继续种棉。新疆很多棉农都是承包户,随着棉花种植成本增加,国内籽棉收购价格上不去,不能达到农民心理预期,许多农民可能会放弃种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