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苏宁鏖战大零售

□ 本报记者 陈红杏

 

  尽管7月30日发布的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上半年快报显示,集团今年上半亏损逾7亿,这也丝毫不能减缓苏宁在“大零售”上的图谋。继5月苏宁易购低调上线超市频道之后,8月8日,苏宁首家精选超市在苏宁大本营南京正式开业。

    这意味着苏宁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完成了对大零售(家电、食品、日用百货、生鲜、母婴等全品类)的布局。然而,这一系列动作能否让苏宁如董事长张近东所言的那样“从弯道进入直道”,目前并无法预料。

将易购搬到线下

    “早在2006年,张近东就想开超市。”接近苏宁云商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后来采取了一个迂回的战略,通过苏宁易购在网上先行售卖食品、日用百货等超市品类,现在将线上产品搬到线下门店,也无可厚非。”

    资料显示,2014年5月,苏宁易购通过整合原先苏宁的日用百货线上资源,低调上线了超市频道,首批上线的产品均为苏宁易购自营商品。苏宁易购超市频道负责人也表示,在苏宁易购超市频道目前拥有粮油干货、厨房调料、方便速食、功能箱包、户外鞋服、汽车装饰、舒适家纺、家装建材、餐厨用具等数十类商品,涉及到数百个品牌上万种商品。

    而在苏宁2014年第一季度报中提及,公司在物流、金融、母婴、自主产品等专业领域实行独立公司运营模式,即公司组建了超市子公司,依托线上苏宁易购、线下苏宁广场,以及既有的百货日用供应链资源,进军生鲜和快消品市场。

    随后,苏宁超市大规模的招聘与挖角人才也让业界议论纷纷。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苏宁就在其大本营挖走了华润苏果大量的百货系与超市系人才。似乎,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果然,苏宁开始在超市业态大跨越了。

    然而,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一语道破天机,“在外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大事,但对苏宁来说只是将易购的产品从仓储中心摆进门店。”

    由此可见,苏宁跨界超市业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其电商的线上线下全品类战略。苏宁云商高级副总裁任峻表示,超市公司在苏宁易购下面,主要为线下门店做产品品类的扩张。苏宁云商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超市业务主要还是在苏宁易购上设立超市频道。

    对此,吴咸建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业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在于是从事何种业态,单一业态也好,复合业态也罢,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立足点在哪里,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通过开设超市,苏宁可以反哺其线下门店的人流量和线上的销售额。

    另外,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无论规模采购还是节约成本都挺有不错的帮助,自己新开或收购都可以达到这一点,此前也有很多零售企业这样做,例如沃尔玛收购1号店,弥补自己线上的不足,同时又利用自己的全球采购的优势打造了1号店“进口商品”的品牌形象。

压力山大

    首店已开,虽然当前处于附属地位,但是苏宁依旧野心勃勃,新浪微博上也有着“2个月后芜湖也将开出苏宁超市”的消息。

    而任峻也表示,预计在9~10月份,一批全新的苏宁互联网零售门店(苏宁对于有着多业态、全品类并与线上同价,进行O2O体验的门店称为互联网门店)将在一线大城市露面,等到模式成熟,将会复制到其他的苏宁门店,辐射全国。

    但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得到电商观察家鲁振旺的认可,他表示,家电销售出了问题,就大规模进攻另一个业态,跨度还很大的业态,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多业态运营,超市、母婴都可以尝试,但是不能冒进。

    而吴咸建更是对记者直言,“再造一个苏宁指望开超市是不可行的”,即用超市去改变苏宁门店的功能是远远不够。毕竟家电的烙印太过深刻。

    一方面,超市业早已是一片红海,不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厮杀得非常厉害。

    例如苏宁此次首开店的,超市业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留给苏宁的空间并不大。而华润苏果更是盘踞南京几十年,无论是大卖场还是便利店,早已深入人心,更别说当地市场还拥有上海世纪联华、沃尔玛、家乐福等其他知名企业。

    商圈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尽管,当下很多家电连锁都在做超市化陈列,引入非家电品类,在家电门店划出区域做超市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家电连锁店与超市选址有着很大的不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相比超市,家电连锁更多选址商业型商圈,而超市则更偏重于生活型商圈,即便现有的部分门店开在了生活型商圈,但此类商圈事实上早已有大型连锁超市进驻。苏宁无论在品牌和消费者忠诚度上与之有着较大的不足。

    如果说苏宁寄予线下增加超市品类打造O2O闭环,那么鲁振旺的观点无疑是一盆冷水,“商超本身O2O价值并不高,由于商品品类导致客单价并不够,且很多产品对即时性要求很高,由线下门店打包并配送对物流、成本要求很高。”

    资金也在挑战这苏宁敏感的神经。由苏宁今年1季度报显示,苏宁在物流仓储、人才方面投入巨大,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09.25%。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管理系统等业务的信息技术研发支持,使得开发支出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84.85%。

    到了半年快报,亏损7亿的消息更是让人吃惊。

    尽管公司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动力不足和企业内部布局调整。但是,如果销售额不能有很好的表现,35亿的公司债券、8000多万的投资PPTV亏损……这样的财务状况恐怕就像“钢丝上跳舞”。

真的“勇士”?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么真的企业敢于直面惨淡的市场,苏宁就有点没落英雄的影子,总是在折腾,从目前来看付出却总不能跟收获成正比。

    2012年开出苏宁乐购仕,并计划在3年开出100家。但据上述接近苏宁云商的人士透露,目前乐购仕目前基本处于了停滞状态,从2013年至今,并没有实现其当初开店时的快速扩张计划,反而减少了。数据显示,乐购仕截至2014年3月31日共有12家门店,而到了2014年6月底,只留下了7家门店。

    然而,此次苏宁计划将超市开进乐购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吴咸建告诉记者,乐购仕大部分门店基本还处在培育基础期,但未来苏宁将其废掉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乐购仕已经有了小型百货的形态,如果在合适的门店加入超市业态,并适当引入餐饮、服饰等,做成小型Mall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同时,此次苏宁开出实体超市,消费者可以在苏宁“门店互联网超市”购买和体验产品,还可以通过二维码、虚拟货架,在店内通过苏宁易购购买产品,然后由苏宁物流体系送货上门。

    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易购虚实结合,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宣传点和引流点,但现在的资本市场,靠讲故事早已无法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此次苏宁靠开超市做噱头意义不大。

    例如,对于苏宁“五年内在一线城市开设500家互联网超市”的计划,就有业内人士这样评论:“在货品陈列、环境、顾客反馈还未收效的情况下,就喊出500、1000家这样不切实际的口号,这么多店的物业选址、租金都是个问题,还有,是否考虑到与竞争对手的覆盖范围重合度有多少?可别学娃哈哈的娃欧商场,当年也号称要开上百家,现在第一家都没有撑下去。”

    而易购通过门店落地,对于门店销售和导购等线下利益群体必然有伤害,虽然苏宁表示已经将线上线下进行了管理合并,意欲解决左右互搏,但如何实现财务平衡是苏宁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这样的全品类的大零售对于鲁振旺来说,远没有小而专有吸引力,“苏宁想做大零售,从原本的家电到现在的自己做Shopping Mall,不仅压力大,且市场竞争力也有限,还不如加大主力品类”。

    而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1号店早已将“进口”刻在身上,而国美也在专供电器,京东则更强调其物流快。

    那么,想要处处夺冠的苏宁只能处处受限,也越挫越勇。吴咸建就指出,未来便利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京东就与上万家便利店进行了合作,其O2O大营还在不断壮大。那么,苏宁此次是开超市,未来会不会开出便利店,谁也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性。


新闻1+1:

苏宁百日会战动了谁的奶酪?

    近期,苏宁频频做出市场调整,但每一次调整都会遭致非议,难道真应了那句“人红是非多”,抑或动了谁的奶酪,也有可能是对苏宁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情怀,当然还可能是在为消费者打抱不平。

    蛰伏两年在做什么

    两年前的8月,苏宁与京东的一场电商大战,让苏宁易购进入众多消费者的视线,当时苏宁的快速成长也让业界为之惊叹,然而在随后两年时间内苏宁电商似乎却陷入了长期的增长瓶颈。

    不过这也要看和谁比,与阿里、京东比苏宁确实仍有落后,但苏宁易购的交易额还是已经超过了当当、亚马逊、1号店等老牌电商企业,甚至要遥遥领先老对手国美的电商发展,可以说苏宁目前已经坐实了行业老三的位置。

    当然,这不是赛场,而是战场,行业第三的意义不大,成为行业第一才是苏宁的目标,但过去两年苏宁的发展似乎并不顺利,究其原因在于“内部电商基础建设不足,外部市场变动频繁”。

    从苏宁易购的发展历程来讲,其赶在了2012年的电商爆发期,这一年淘宝宣布GMV破万亿,而这一年苏宁易购高速成长,交易额突破了200亿。

    但高增长的背后是对电商基础建设的高压考验,苏宁易购在网站建设、供应链管理、物流效率、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所以从2012年开始,无论是业界舆论还是消费市场都开始不断地责难苏宁易购,苏宁易购也因此开始陷入短暂的增长瓶颈。

    近两年的电商爆发期是苏宁易购的好时期,同时也是坏时期,一方面让苏宁易购飞速成长,另一方面又让其陷入基础建设准备不足的尴尬。

    在阿里和京东的发展初期,电商市场比较平稳,消费者对电商服务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所以双方的基础建设非常扎实。相较阿里和京东,之前苏宁在电商基础上的建设就显得薄弱了,尤其在电商爆发期的高压环境下被暴露无遗,所以,过去两年苏宁在不断地完善基础建设,换系统、建物流、挖人才。

    外部市场的快速变化也为苏宁电商发展带来了难题,这两年电商市场的主题不断变化,从2012年拼价格,2013年拼物流,再到2014年拼O2O,一系列的市场变化需要苏宁不断做出调整,而每次调整都会消耗部分之前的劳动成果。不过,市场变来变去,最后却让此前被业界认为是累赘的苏宁线下门店变成了其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O2O的浪潮,再次给了苏宁机会。

    今年的818对苏宁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役,往年11月是属于阿里的,6月是属于京东的,而8月是苏宁易购的标志,两年前的一场电商大战让苏宁易购一战成名,两年后的今天苏宁能否再度成为业界舆论与消费市场的关注焦点就在8月份的表现了。

    苏宁在8月发动的“百日会战”是其重塑品牌形象的最佳时机,大促将再度吸引到大批消费者,要让这些消费者感受到苏宁变化才有可能成为其支持者,而不是对此前的不满意而再次流失。

    这两天苏宁红包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3000万卷纸品被家庭主妇们疯狂扫荡,这算是为苏宁的“百日会战”开了个好头。

    从战术上讲,“百日会战”一方面是在做促销活动,为期三个月的大促目的是在提前释放天猫双十一的量,另一方面是一次展现苏宁物流、售后服务的大好机会,形成与京东在物流上全面竞争的态势,在最后一公里上开启“闪电战”。

    “百日会战”四道考题

    苏宁的“百日会战”有四道考题,第一,冲击销量,重塑消费认知;第二,提前狙击天猫双11活动;第三,与京东比拼物流;第四,苏宁O2O要接受市场检测。

    百日会战,顾名思义,苏宁的活动为期为100天,也就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的促销活动冲击销量的意义非常明显,而每多卖出一件商品就是苏宁与消费者的一次沟通,每一次沟通都是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苏宁的机会,在电商时代,品牌不是打广告,而是认真做好服务,此次百日会战能否让消费者对苏宁有所改观是最重要的考题。

    其次,苏宁与阿里的竞争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张近东有着一颗称霸零售市场的巨头之心,所以阿里已然是苏宁的最大目标。

    百日会战不至于对天猫有致命影响,但至少可以稀释部分天猫双十一的销量,尤其这两年天猫在力推电器城的发展,苏宁的百日会战无疑是在此时遏制天猫电器城的增长势头。对手少一分,就是自己多一分,提前狙击天猫是此次苏宁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物流与京东的较量上,也是本次苏宁百日会战的看点之一。

    物流一直是京东引以为豪的地方,不过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有上升空间,也就说只能等着竞争对手追赶。苏宁从三年就着手开始大手笔投入150亿打造物流系统,至今全国各地的物流工程已陆续完工,从8月开始将陆续推出“半日达”、“急速达”和“一日三送”、“夜间送”、“选时送”的物流服务。

    从理论上讲,苏宁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物流配送能力已经基本能与京东比肩,而这次百日会战就是用来检测实际效果的。

    最后,业界对苏宁O2O有很多期待,但真正的O2O模式发展并非那么容易,虽然苏宁具备强大的线下优势,但苏宁O2O也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从理论上讲,O2O非常具备市场前景,而从实际操作上来讲,O2O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次的百日会战是苏宁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又一次O2O尝试,未来效果怎么样或将直接影响市场对O2O实际价值的看法。

(王利阳)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