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接产业发展 校企深度联盟
——首届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大会综述
□ 本报记者 白琦瑛 文/图

首届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大会现场。

 

  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在与普通高校的激烈竞争中,职业院校及毕业生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能够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前不久,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大会上,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和系统企业、科研院所的代表们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与产业对接将是主攻方向

    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拥有各级各类院校及培训中心96 所,分布在25个省、区、市。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0所,干校、培训中心等13所。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表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率先召开全国性的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总社又与教育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在《教育规划纲要》和《意见》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建设,在人才培养、职教科研、职教集团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教部部长李占海对系统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切身体会。他向记者介绍,自201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教育部联合发布《意见》以来,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按照教育部的整体部署,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致力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谈到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重点,与会代表们普遍认为,校企合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仅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更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李占海说:“这次举办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会,就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行业指导和扩大开放办学的一个具体举措,其目的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使得我们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发展密切结合。”

    “校企对接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是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办学实践的基本要求,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行业指导和扩大开放办学,就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发展密切结合。”谢俐表示,要真正实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标,就要由政府主导,在制度、政策层面加以明确和引导;职业院校要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好政策、规划好蓝图的前提下,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各行业、企业要切实提出对人才的需求及其标准,并实际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

    立足行业 因“需”制宜

    作为行业职业院校,在适应市场化的基础上,还需要立足行业、服务行业,为行业培养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也应与系统建立联系,为系统服务基层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培养。

    在明确了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后,其专业该如何设立?这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是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集团,下辖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化肥、农药及种子等重要农资的连锁经营业务,是国内较早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农资流通企业之一。

    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肖本余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促进该公司基层服务,该公司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开展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开发营销策划专业、开发《人员推销》课程与教材,并共建实训基地和开展技术研发,真正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出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

    “广东省社直属院校紧扣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平价商店’、‘农超对接’等项目发展的需求,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和农资连锁经营管理等特色专业。”广东省社人教处处长邓宁介绍说,针对当前农村发展需要,该学院加快了农村流通领域急需的农产品安全检查、特殊农产品经营与加工等专业建设;同时,还开发了茶艺师、农产品经纪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20多个供销合作社特有工种的培训项目,大力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培养紧缺人才。

    校企联合 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发展进入竞争与提升阶段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探索实践性教育的新领域,开拓实践性教育的新路径,引起了业界的集中思考与广泛共鸣。“校中厂(店)”、“厂(店)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发展思路得到了学校认可、社会支持、学生欢迎。

    对此,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院长耿金岭介绍说,该学院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优质企业合肥市永达大厦引进校园,双方合作共建真实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园,把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校中店”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地满足了连锁经营与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为适应酒店专业学生‘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还把课堂搬进了省社直属的新世纪大厦酒店,办成了‘店中校’的形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自如,课堂教学与岗位练兵相得益彰,整个运行比较顺畅,校企双方都很满意。”耿金岭继续介绍。

    同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与专业群紧密结合的企业入驻校园,建设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有限公司杭州项目部、啤酒生产实训室、巨都经贸会计服务部、经贸淘宝城等多个“校中厂”。同时,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还有针对性地在企业投入部分资源激发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源,建设“厂中校”。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专业深入挖掘各自特色,除了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外,还将触角伸向了政府部门,形成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多种合作模式。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书记鲁庆波介绍说,该学院与知名企业合作组建订单班、冠名班,实现联合培养。同时,还与鲁供农产品电子商务部、丰华超市、潍坊国信代理记账公司、富润评估事务所等共建“校中企”。另外,该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与网易、淘宝以及多家本地企业共建创业型实训基地,学生组建经营管理团队,融实训和创业于一体。

    作为职业院校,“校企对接”既需要政府政策驱动力、企业参与内生力,也需要院校自身影响力。因此,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系统优势,把校企对接与产教融合做实,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让系统办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系统院校在激烈办学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观点碰撞:

  李曙明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作为系统院校,应依托系统,积极探索具有行业特色、区域经济优势、多方互惠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实现社、校、政、企四方合作。

 

    张士康 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行业应与系统院校加强合作,建立学科共建、技术培训和研究开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耿金岭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院长

  要解决专业开发建设与市场需求“错位”问题,需要一改传统专业建设模式,创新思维、方法与路径,逐步减少并最终杜绝由学院单方自行开发建设专业的做法。

 

    肖本余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企业应与学校一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学院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学院挂职任教的双向互动交流活动,实现共赢。

 

    鲁庆波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职业院校要不断践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产教结合,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樊正强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产教融合的基础。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还会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发展,达到多方共赢。

 

    罗德密 内蒙古经贸学校校长

    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三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及行业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持。

 

    文玉菊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院长助理

    走集团化、联盟化的道路,促进高职专业建设向集约化转变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必须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有利于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邓宁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人教处处长

    只有坚持校企深度融合,无缝对接产业(行业),才能有效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供销合作社系统和经济社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