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村民种茶的侯生德
“要让穷村面貌变,要让茶农大增收,发展茶产业是唯一的出路!”历经了8年茶产业发展的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竹山村党支部书记侯在德曾深有体会地说。
陕西省紫阳县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可是,多少年来,全县产茶乡镇村组,多属于小作坊生产,竹山村也不例外。但是,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将发展陕南茶叶当作支柱产业来抓时,精明能干的村支书侯在德怎么也坐不住了,就主动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外出前去西北农大、江浙一带学习种茶技术,回来后举债10万元购置了名优茶加工机械,建起了“金竹山”名优茶加工厂,真正要让绿色的茶产业带富全村人。当时,要让村民腾出糊口的地去种植不能吃的经济作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侯在德带着村干部凭着一张“叨叨嘴”,白天黑夜在村民家里软磨硬泡,并承诺:“你们的地交给我们,发财是你们的、赔本算我们的。”最终,一些村民答应腾出地发展茶园20亩、发展密植桑园3亩,侯在德还自己掏钱给两户贫困户购买茶种40斤,并亲自帮他们种上。
村民们看到村干部都帮贫困户种茶,也开始跟着种植。从此,竹山村的茶叶产业有了雏形。经过四五年来的努力,侯在德组织村民新发展丰产密植茶园2100亩,到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户均7亩以上,年产茶叶35吨,实现人均茶叶收入1800元,成为全市远近闻名的茶叶富裕村。类似这样的事例,在紫阳县有好几个村。在产茶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市也不胜枚举。
忙得团团转的段成鹏
今年春茶飘香的时节,笔者来到著名茶乡、汉中市西乡县采访调研,先寻找到了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领跑者——鹏翔茶叶公司,忙得团团转的总经理段成鹏说:“目前,陕茶发展处于了最好的发展阶段,省市县政府财政扶持,加上我们努力实干,每年都能上一个新台阶。仅今年县上计划开工发展十大建设项目,我们公司就占了两项,一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二是2000多亩茶园生态旅游观光区建设,让我们马不停蹄的奔波。”10多年来,段成鹏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起早贪黑,上茶园采茶,进茶厂加工,四处奔波,拓展市场。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建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并辐射带动了全县3000多户茶农,2万多亩茶园生产营销规模,其中2400多亩进行了有机生态茶园认证。公司主打的茶叶和绿色食品,每年销售达到5000多万元。
来到该县柳树镇丰河村,这里风景优美,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达76%,非常适宜茶叶种植。据村干部介绍:2006年,为了扶持村上群众尽快走上依靠茶叶致富的目的,段成鹏把这个村作为企业帮扶基地。先是企业出资百万元,为该村修整了一条公路,解决了农户行路难的问题;同时又从浙江请来茶叶专家,为当地茶农进行培训,从低产荒芜的茶园入手,逐一进行改造,让老树发新芽;另外企业在村建起了粗制的茶叶加工生产线,从清洁化达到了自动化,让茶农采摘的鲜叶不出村就会变票子,调动起了村民生产积极性。现如今这个村有茶园1000多亩,户均 3亩茶,有 260户农民以种茶、采茶、经销茶叶为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
从点到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是基层干部带头,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咬住”茶叶不放松,效益显著;一个是“龙头”企业带动,与茶农联动发展,双方受益,这就是多元化陕茶发展的新气象。
理顺渠道 陕茶崛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2012年,陕西省政府将茶叶管理权限重新划归到省农业厅主管,理顺了发展渠道。接过“接力棒”后,省农业厅针对陕茶产业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时,就多方联手,特别是省财政每年拿出1个亿元专项资金扶持茶叶发展,激发起了茶乡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决心和信心。在实际工作中,农业厅推出了五大措施,一抓到底:首先是加快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全省重点扶持新建省级标准化茶园8个,使核心区域规模达到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5000亩以上。并且改造7个低产茶园,使其成为高标准化茶园,核心区域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新建10个集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省级现代茶叶园区,形成生态文明引领发展之势;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生产能力。茶区建设1个200亩以上、年产2000万株种苗和产茶县区7个1000亩以上,年产1000万株种苗以上的无性系良种苗圃,为扩大发展茶区面积奠定基础;三是推进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在保持陕西绿茶为主的基础上,研发红茶,做大黑茶(泾阳茯砖茶),提高蒸青茶、炒青茶的生产能力,加大茶微粉等引进开发,提高陕茶附加值;四是培育 “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名牌。省上重点扶持2个精制加工企业,30家初制加工厂点,提高茶产业加工能力和清洁化生产水平,确保茶品质量;五是通过了《全省2013—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全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规范》和《全省省级茶叶示范园认定标准(试行)》等系列扶持陕茶振兴的政策开始实施。按照扩规模、调结构、提水平增效益的总思路,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支撑,宣传推介、多元投入等发展措施,茶产业走向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截至2013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62万亩,采摘面积108万亩;年产干毛茶产量为4.3万吨,产值55.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5.9%、14.5%、11.8%、17.2%;其中恢复了传统的黑茶生产——泾阳茯砖茶,年产量达到7800吨,延长了产业链;“绿改红”茶也获得成功,年产量达到200吨;尝试研发乌龙茶产量达到110吨,增加了陕茶种类。
面对着这蓬勃发展的好势头,陕西省农业厅主管茶叶的相关人员表态说: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可发展到28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3万吨以上,生产总值达150亿元以上,逐步要迈进全国产茶名省与强省的行列中去。
(作者系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