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牌快时尚遭遇“中年”危机

□ 黄丽嫦

 

  洋时尚也有不景气的时候。上半年中国区营业额再度下滑6.1%,这是旗下拥有艾格(Etam)品牌的艾格服装零售集团2014年上半财年的业绩。而此前拥有Esprit、Edc品牌的思捷环球2014财年前三季度销售额再度下滑6 .96%至仅188 .62亿港元。

  在目前整个服装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以及H&M、ZARA等众多快时尚品牌的夹击下,昔日在中国高歌猛进的老牌快时尚遭遇“中年”危机。

  对于中国业绩的下滑,艾格指出,艾格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都遇到困难,艾格在2013年销售已经下滑,尤其是在百货商场渠道。“艾格在中国业绩下滑除了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原因。”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指出,一方面,其创新能力下滑,设计风格对消费者吸引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的活跃度较低,略显疲态;此外其品牌宣传没有进一步扩大,致使品牌影响力日益削弱,受到其他新兴品牌冲击严重。

  思捷环球也同样受到冲击。“思捷环球最大的问题是品牌老化严重。” 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崔洪波认为。

  事实上,无论是艾格还是思捷环球,其在中国一度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2008年,思捷环球的销售额一度触及372亿港元,净利高达64亿港元。

  在熊晓坤看来,老牌快时尚这种“中年危机”的出现是其自身创新、转型未跟上市场发展步伐所导致的。“与新生代快时尚品牌相比,老牌快时尚品牌价格更高,更新速度较慢,款式创新度不高,竞争力逐渐减弱。”

  事实上,艾格早就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发展瓶颈。据其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艾格在国内已关闭88家门店,目前总门店数为3080家,比2012年高峰时期的3355家减少了275家。这种调整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依然难以挽救其困局。艾格在半年报中指出,网上销售以及购物中心的增长较好,不过依然未能抵消百货商场渠道的下滑带来的影响。

  这些老牌快时尚以前以代理为主,门店管理能力并不强。而现在的快时尚巨头以直营为主,具备强大的零售运营能力。“老品牌其实可以学习其店铺管理经验等,”崔洪波指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