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十有八九想把企业做大,企业家想做大企业的心理动机至少有五种。
首先是安全感。在这个资本强势的时代,企业家们发现,游戏规则不是以快吃慢,而是以大吃小。就算你最先发现一个优越的商业模式,甚至开辟一片“蓝海”,只要你没有迅速做大,蓝海很快变红,巨无霸企业会迅速复制你的商业模式然后无情地吞掉你。
其次是社会比较。企业家有自己的圈子:正式的圈子如中欧校友会、正和岛等,非正式的圈子如朋友聚会、微信群等。身价亿级的企业家希望跻身十亿级,十亿俱乐部里的企业家希望加入百亿俱乐部……这就是俗话说的“攀比”。
第三是角色期望。某企业是地方翘楚政府把很多希望都寄托在这个明星企业上,这位企业家都不好意思不做大。还有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是为了让他们的追随者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四是社会地位。名声和地位是双刃剑。金榜题名与树大招风。上了胡润的榜单甚至《时代》杂志封面,在呼风唤雨,获得巨大社会资源和影响力的同时,企业家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最后是成就感。财富可以带来幸福不假,但是过多的财富与幸福感无关。研究显示,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达到7.5万美元,幸福感就不再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当然,中国人因为缺少社会福利,这个临界点会远远高于7.5万美元)。随着收入增长而继续增长的,是对生活的满意度。“大”,不能给企业家成就感。“更大”,才能给企业家成就感。
也有人认为这种想法已经过时,郎咸平甚至放话:“企业试图通过做大而做强,它的命运就是一个失败的开始。”其实,当企业过大的时候,官僚化的危害就盖过了市场力量的作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希瑟·哈夫曼教授指出,灵活性和规模的关系是一条倒U曲线。
什么叫过大?在我看来,第一,最佳规模依行业而定。航空制造业以大为美,咨询公司以小为美,还有些行业(如软件行业),大中小企业并存。第二,看组织能力。领导力和组织文化是用来克服官僚化危害的,这两项因素决定了管理幅度的上限。第三,看关键资源。关键岗位的资源决定从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转折点。例如,在高端机械表领域,优秀的制表师傅人数有限。如果制表企业扩大规模,那么产品质量和客户忠诚度就会骤降,从而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