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地震给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等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地震吹响“集结号”
科学部署赈灾忙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蒋兆岗等领导在获悉消息后第一时间致电灾区农信社负责同志,作出科学救援、预防余震,确保安全的重要指示。昭通办事处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员就位,救灾领导组迅速奔赴鲁甸联社召开现场会,组织抗震救援。
8月4日上午8时,蒋兆岗主持召开了昭通鲁甸“8·3”地震抗震救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信社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云南省联社迅速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省联社抗震救灾工作组,由该省联社主任罗敏、副主任王汉松率队赶赴灾区农信社指导抗震救灾、恢复营业工作。
该省联社代表云南省农信社向地震灾区捐赠500万元支持抗震救灾工作,科技中心捐赠50万元向灾区农信社慰问。省联社领导的决策部署极大增强了灾区战胜灾害的决心,同时也是对灾区农信社广大干部员工的鼓舞。
精兵强将齐上阵
千里驰援助灾区
8月4日,云南省联社副主任王汉松率领工作人员火速赶到灾区,为灾区送问候、送科技、送物资、送设备,组织参与抗震救灾和恢复网点建设。
王汉松要求,一是疏散员工及家属远离地震受损房屋,集中转移至安全地带,时刻预防次生灾害发生,确保安全;二是随时掌握灾区道路交通管制情况,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协调,争取第一时间将粮食、帐篷等急需物资送进重灾区;三是把发电机、网络设备及现金送入灾区,尽快搭建“帐篷银行”,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金融服务。
地震使道路坍塌,交通电力通信中断,通行管制受阻。下午5点,该省市县农信社救援工作队毅然出发,冒雨徒步3个多小时,将灾区急需的水和食物背到了震中龙头山镇,为灾区农信社职工送去了灾后的第一餐,直至工作到深夜。
深切关怀聚能量
高屋建瓴导航向
8月5日早上,云南省联社主任罗敏到达鲁甸联社召开了抗震救灾工作会,听取了昭通办事处和鲁甸联社抗震救灾的工作情况,对昭通办事处和鲁甸联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罗敏要求,一是及时搭建临时服务网点恢复营业,解决好龙头山、乐红信用社的现金供应,保证灾区群众的资金需求。二是建立绿色通道,保证灾区群众办理业务方便;搞好金融服务,确保救灾资金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三是特事特办、要事快办,全力支持好抗震救灾及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对救灾贷款,要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放宽条件、提高效率,做到政策倾斜,规模倾斜,政策保障。四是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开展献爱心帮扶活动,伸出援助的双手,帮助受灾职工和乡亲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促进发展。五是加强沟通联系,协调好各方关系,抓好抗震救灾专户开立工作,全力提升业务营销工作和金融服务水平,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人背肩扛运设备
争分夺秒建银行
8月5日中午,通往重灾区龙头山的道路仍不能通行,龙头山信用社房屋宅基下陷,严重受损,不能营业。为了尽快畅通金融服务, 云南省联社副主任王汉松与大家商议后,毅然决定带领大家冒着余震不断、飞石滚落、道路坍塌等危险,采取人背肩扛的方式,徒步将沉重的发电机、帐篷、机具设备及办公用品等运送到地震中心龙头山镇。
下午5:30,各种设备、材料、物件终于全部到达目的地,全体人员为抢时间赶进度,顾不得吃饭、休息,争分夺秒搭建帐篷,直到晚上7点,灾区的“帐篷银行”成功搭建。
(云南省联社供稿)
一线震情:
鲁甸县联社:第一时间恢复金融服务
8月4日
全力恢复金融服务
NO.1:鲁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派出工作组采用人力徒步搬运方式深入龙头山和乐红农信社,送去帐篷、发电机、水、食物,待通信恢复后即可开设帐篷银行,恢复金融服务。
NO.2:鲁甸县联社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农业银行鲁甸县支行和巧家县支行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
8月5日
搭起灾区“帐篷银行”
10:00
NO.1:除龙头山农信社和乐红农信社因受灾严重仍在争分夺秒抢修外,灾区其余银行网点已全部恢复营业。
NO.2:鲁甸县联社已筹集现金1775万元用于柜面支付,农行鲁甸县支行调运现金800万元保证网点柜台支付,并充实15万元现金用于惠农取款点群众现金需求。
NO.3:鲁甸县联社开辟14个抗震救灾绿色通道,农行鲁甸县支行开辟2个抗震救灾绿色通道,曲靖市农信联社公布3部金融服务热线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接受群众咨询服务,开辟救助金、抚慰金汇划“绿色通道”,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9:14
灾区实现金融业务的正常办理,顺利搭建起灾区“帐篷银行”。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要求休假员工全部回到工作岗位,轮流上岗。
8月6日
已经开辟16个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08:06
龙头山信用社迎来了灾后的第一笔业务。
(赵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