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康,不但享有“中国甜柚之乡”的美誉,还是闻名全国的家具生产加工基地,这里更有一群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创业者。他们深爱着这方热土,他们坚韧执着、开拓进取,他们为振兴当地经济和造福百姓而默默奉献……他们,就是南康信合人。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年来实现稳健快速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掌声和喝彩。该联社存款突破70亿元,存贷规模突破100亿元,成为赣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屈指可数的“百亿俱乐部”成员。三年来,该联社经营规模和经营收入等实现三年“再造”,乡镇ATM机覆盖率达100%,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可替代率达67%,居江西省第一。
服务“三农” 本色不减
“真想把户口迁到你们村来,当上信用户。”这是南康区龙华乡双江村村民经常听到的令人自豪的一句话。自2012年6月双江村被南康联社评为信用村以来,村民就享有农户小额贷款各信贷品种在原利率上浮幅度的基础上少上浮20%执行,利率最低上浮20%的利率优惠,享有小额信用贷款幅度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最高可贷20万元等一系列优惠,现已共计为村民发放 1600万余元贷款,极大地激发了当地村民创业激情。该村现拥有民营企业110多家,年产值2亿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而这只是南康联社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农信社是因农而生,宗旨是服务‘三农’,支持和服务‘三农’是我们的第一责任和使命。我们竭尽全力满足‘三农’方面的信贷支持。”南康联社理事长李斌说。
为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南康联社以提升小额农贷为抓手,组织信贷人员开展进村入户“拉网式”调查,为每位农户建立经济档案、掌握信贷需求、做好农户授信工作,使农户可随时到营业网点办理贷款业务,随借随还、周转使用。他们深入开展扫街行动,全面调查农户、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摸清农村各类客户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做到涉农贷款调查全覆盖。
同时,以支持春耕备耕、三夏生产为支农重头戏,每临生产季节,各网点信贷员纷纷走上田间地头,深入生产第一线发放贷款,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截至6月末,发放涉农贷款余额28.42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涉农贷款增幅为11.3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14%,达到了“两个不低于”要求。
南康联社大力推广农户联保、信用共同体、专业合作社等贷款业务,解决农户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努力做到贷款覆盖面显著扩大、贷款增量明显增加、贷款质量明显提高。他们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已投入此类贷款4000万元,余额达1.3亿元。
另外,南康联社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为契机,大力支持和谐秀美山村建设,发放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贷款278万元、余额275万元,其他农户建房贷款6000万元,余额2200万元,支持了3500余户农户改善居住条件。
支扶“小微” 多方共赢
“南康6000多家家具公司,可以这么说,98%都得到了农信社的信贷帮助,我们一路走来,幸好有农信社相伴。”江西林华嘉盛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孟林说。
南康联社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作为营销重点,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给予重点信贷支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他们加大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力度,推动财园信贷通业务的发展,2014年对县工业园内优质中小企业全面授信。在优先满足支农贷款需求的同时,南康联社通过深入开展扫街活动,设立专营机构,开辟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大力支持地方优势产业———南康家具产业、矿产业发展,优先安排资金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发展档次高、产品优、影响大的家具、矿业企业。
“我这个厂房,投资3000多万。”记者见到嘉美瑞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的时候,他正在新厂房里指挥工人安装机械,“要不是农信社贷款帮忙,我这厂房还没这么快建起来呢。厂房建好以后,年产值在1.5到2亿元之间,可以安排300多人就业。我赚了钱,还解决了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真是一举多得。”张磊说。
针对大部分家具企业主缺乏抵押物,担保方式单一的融资难题,该联社积极对接财园信贷通工作,主动提前介入该项工作,累计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1.95亿元,其中投向家具行业1.4亿元,为该地区投放量最多的金融机构,以实际行动支持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以微贷事业部为例,该网点潜心“扫街”行动,截至6月末,已出动500余人次开展扫街行动,共建立客户经济档案3000余户,授信金额5.68亿元。自2012年10月开业以来,小微事业部累计发放贷款笔数973笔,贷款金额10.19亿元。截至6月末,该联社小微企业贷款1037户,贷款余额12.51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增幅10.29%,高于各项贷款增幅1.9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量增加1.89亿元。
改造网点 提升形象
天街——南康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这里车水马龙、银行林立,南康联社天街信用社的经营场所足以与大型银行媲美,彰显了南康联社的实力和竞争力。
走进天街网点,不由眼前一亮:柜台外窗明几净,打印机、叫号机摆放有序,柜台内工作人员服装统一、服务热情;金融超市,营业部、自助区、微贷部、客户休息室、贵宾室、便民服务点一应俱全……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还是联社领导有超人的胆识和眼光,我们这个网点原先是在前面那个巷子的角落里的,设备简陋,交通更是不便。2012年,联社买下这栋楼重新装修,看看,现在完全大变样吧!”天街信用社主任叶振建自豪地说:“当然,我们这几个年轻人也没辜负领导重托,存款从零开始,去年2个亿,现在4个多亿,相当于一个小的县联社。”
“自2012年实施全辖网点改造升级规划后,我们通过购买搬迁和改造升级的方式已完成了全辖33个信用社的改造升级,并在城区新设精品网点2个。这些网点全部按照江西省联社文明规范服务导入标准,高起点、高标准施工,使营业网点成为辖区乡镇的标志性建筑, 且网点布局趋于合理,硬件设施更加完备,彻底改变了旧有的网点形象,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现了网点形象的整体提升,提高了全区农信社的综合竞争实力。”在走访家具城网点时,南康联社理事长李斌告诉记者。
在横寨乡最热闹的街头,有一栋显眼的楼房,就是南康区信用联社横寨分社。我们到这里时已是傍晚,几个柜员正在整理账目。记者问会计小胡,在这工作苦不苦,想不想调到城区去?“不苦啊!”小胡回答说:“在这什么都有,食堂、宿舍,房间里还有电视机、空调、网络、洗衣机等等,和城区没什么区别啊!虽然路远一点,但相对还要轻松一点的呢。”小胡笑言。
网点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农信社的社会形象,增强了农信社的综合实力。更凝聚了员工的向心力,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保持了企业的生命力,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力。
组织资金 多措并举
南康联社充分抓住南康苏区振兴发展系列项目开工机遇,认真分析组织资金工作面临的形势,提高员工认识、广挖储源,大力增扩资金规模,夯实支农实力。在存款工作上狠抓一个“早”字,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做到“四快四落实”,多方组织存款。
南康联社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各类宣传载体,大力推介农信社转账终端、手机银行、财园信贷通等金融新服务、新产品,大力宣传农信社品牌、福卡业务、服务宗旨和信贷品种,营造存款组织的良好氛围。通过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推广,掀起业务发展高潮。
南康联社通过深化元旦、春节期间对高端客户的走访,加大吸储力度。首先是大力营销对公存款。他们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的联系,密切关注国库资金动态,积极参与苏区振兴发展项目的招投标、建设工作;重视对财政系统的服务,在稳定财政存款的基础上,力争提高市场份额。其次是全力发展个人储蓄存款,各网点继续深入开展扫街、扫村行动,对辖内客户进行“拉网式”的调查。以30万元以上的个人储蓄存款户为重点,做好跟踪维护工作。同时,建立服务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制度,要求负责人和客户经理与当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至少100人建立业务联系,收集建立辖内外出打工人员信息档案,开展外出打工人员登门拜访和揽储工作,适时组织提供外出金融服务。
南康联社通过对业务进行考核与评价,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向业务发展一线重点倾斜,为该联社员工提供看得见、方向明、有促动的激励方案,调动全员营销积极性。对营销不力、成效不好的网点负责人和员工,市联社启动问责机制。此外,继续按日通报制度,确保圆满完成存款任务。截至6月底,该社存款余额70.56亿元,较年初增加12.19亿元,增幅21%,继续领跑南康区银行业金融机构。
加强营销 增加效益
南康联社坚持一切从效益出发,努力通过增强会计履职,实行增收节支双线控制,两手抓,两手硬,同时,拓宽增收渠道,把效益兴社落到实处。
南康联社以两率水平和资金营运为重点,提高存贷业务收入。通过继续完善收息机制,实施日常督导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利息收入颗粒归仓,提高利息收回率。他们优化资金配置,重点向高收益的债券、票据、省联社上存特约存款等倾斜,尽量减少低收益的央行存款、省联社结算存款等占用;活用资金交易,密切关注市场利率走势,密切与省联社资金营运部门的联系,灵活开展期限短、收益高的品种,提高闲置资金效益。
南康联社以电子银行和代理业务为重点,努力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加快市场营销,做大电子银行。提高电子银行在社内员工中的普及率,南康联社要求全社各岗位员工都必须掌握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开通并带头使用电子产品,真正做电子银行的使用者、营销者、宣传者、推介者。他们认真分析当地ATM、GRS、转账电话、POS机等交易量、收益等情况,大力推行“六进”——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进集镇策略,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推广营销。加强与各部门的联动,力争对公开户全部签约企业网银,个贷放款全部签约电子银行产品。
同时,该联社做好各种代收代付业务的市场开拓,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协调联系,建立好水费、电费、网络电视费、税费等的批量代扣平台,规范发展代理保险;他们还积极推广开展代理贵金属业务,组织开展贵金属销售业务培训,完善相关操作流程,有效挖掘和满足客户需求。截至6月末,南康信用联社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可替代率达67%。
优化机制 以人为本
南康联社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作为推进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为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优化用人机制,关心员工发展,以机制为第一手段,按照省联社“长期业绩决定升迁、短期业务决定薪酬”的考核导向,形成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满足转型发展的对与员工的激励管理机制。
“李斌理事长刚来时,各网点的负责人年龄相对偏大,思想相对保守。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开展干部竞聘活动,通过自愿报名、统一笔试、集中面试、民主测评的方式,在全辖组织中开展中层干部竞聘工作,积极营造崇才尚德重业绩的用人环境。对47岁以上的中层干部实行‘一刀切’,大胆启用了一批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天街信用社主任叶振建、家具城信用社主任胡燕明就是其中的代表。”南康联社主任叶虎告诉记者,“对辖内41个机关部室、基层网点负责人及20名委派会计作了优化调整,大大提升了联社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在员工考核上,南康联社推行全面绩效管理,实施竞聘上岗、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综合奖惩等机制,建立“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收入能多能少”的绩效挂钩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继续实行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到社、到岗、到人,按绩计酬、按劳取酬,拉大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收入凭贡献,打破“大锅饭”,有效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南康联社加强“五个一”温暖工程建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着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关心员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定期组织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以先进的文化感召员工,凝聚员工,促使员工加快自我发展,提高服务灵活性。
另外,南康联社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员工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健全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将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科学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建立主体明确、责权对称、层级清晰、奖罚分明、衔接得当的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确保每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