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良贷款连升11季 金融风险步步惊心

□ 本报记者 胡莹洁

中新社发 黄杰显 摄(cnsphoto供图)

 

  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无疑带来很多问题,在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堪忧的同时,还“将严重制约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对此表示了担忧。

  时值年中关键时点,在关注银行资产质量未来走势之前,或许,拷问不良贷款的源头更为重要。

    风险正步步逼近。

    “不良贷款连续11个季度上升,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据银监会7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6944亿元。

    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无疑带来很多问题,在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堪忧的同时,还“将严重制约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对此表示了担忧。

    时值年中关键时点,在关注银行资产质量未来走势之前,或许,拷问不良贷款的源头更为重要。

    外有强敌:下行的经济形势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降等情况,迅速波及银行体系。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是根本原因,由此引发的房地产风险则是引发不良贷款激增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已得到监管层的认同。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降等情况,迅速波及银行体系,银行贷款随之过度紧缩甚至冻结,形成中国式‘押品(房地产)—损失’螺旋,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认为,这些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风险因素。

    “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和房地产业出现一些问题有一定关系,开发商出现现金流断裂是不良贷款反弹重要因素之一。”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发表了相似言论。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亦不免受到影响。

    西北一家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尽管从数据上反映,我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并不明显,但是反弹压力还是很大的。”在她看来,这压力主要还是来自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

    据《农村金融》周刊记者了解,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贷款的发放控制得较为严格,然而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一些跟开发商关联的贷款会受到影响,例如建筑材料商等。”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消费贷也会通过其他途径绕道进入房地产行业,从而引发不良。”

    除了房地产行业,经济下行的影响还反映在制造业的低迷中,江浙地区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据江苏银监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94.06亿元,不良率则为2.16%,接近该地区平均水平的2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经济大省山东,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山东全省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20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

    而光伏、船舶制造、钢贸等制造行业,则成为上述地区新增的不良贷款主要来源。“前几年钢贸市场留下的隐患,近两年才真正暴露出来。”浙江省某家农商行一位高管人员说。

    内有隐患:欠缺的风险管理能力

    新增不良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问题正在于中小银行在风险监控方面相当弱。

    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均呈上升态势,但是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尤高。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795亿元,是2011年同期的2.65倍。

    “在整个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农商行所贷款的小微企业或‘三农’企业效益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会导致贷款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是经济下行风险在某些地区暴露的一种表现。”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分析说。

    然而,除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在风险管理能力上的欠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增不良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问题正在于中小银行在风险监控方面相当弱。”

    对于这一观点,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同样心有戚戚。

    “农金机构虽然有灵活的经营机制,但是缺乏风险防控能力,很多新的贷款仍存在违规操作现象。”中部一家农商银行办公室主任说。

    农村金融机构不仅在地域上风险分散程度不够,在行业上风险分散程度也较低。

    “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一般集中在本地,不能依靠跨区域经营来分散风险,而同一地区的农金机构经营也高度同质化,目标客户多为农户和小微企业,若风险在某一行业积聚,极易在该地区的农信系统内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此外,历史原因亦无法回避。

    “这跟农商行改制有关系,改制时很多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需要解决,当时通过划转为中长期贷款来解决,现如今陆续到期,就导致了目前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上升。”东部一家农商行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事实上,相当部分农商行改制初期普遍都有较重的历史包袱,尤其是有较高的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虽然当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专项票据置换等手段解决了大量不良贷款,却也因此埋下隐患。

    据知情人士透露,连云港农商行去年不良贷款飙升,部分原因就是改制期间隐匿不良资产导致风险逐渐暴露。

    面对内忧外患,农村金融机构如何遏制不良贷款上升的势头?

    “我们现在放贷,越来越注重小额、分散原则了。”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不良贷款的迅速攀升已经引起了各地农村金融机构的高度警觉。

    例如,巴彦淖尔河套农商银行就高度关注行业和区域集中度风险。“我行严禁投放涉及‘两高一剩’和房地产等限控行业贷款,严格控制1000万元以上贷款,降低大额贷款所占比重,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该行董事长刁有清介绍了他们的应对之道。

    此外,专家建议,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不良贷款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遵循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的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