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协定(FTA)第十二轮谈判于7月14-18日在韩国大邱举行,在此次谈判中,双方就商品、服务、投资、规范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谈判。在商品方面,中方就提前废除制造业关税时间,韩方就农水产品敏感度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为了达成共识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现已完成模式阶段谈判。双方领导人近期共同宣布,将进一步努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谈判。
贸易额持续增长 FTA进程提速
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经为建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做好了铺垫。借助紧密相连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互补优势,两国贸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双边贸易总额净增长50余倍。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韩贸易额达274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相当于韩国同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贸易额的总和。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
2012年5月至今,中韩两国就双边FTA先后进行了12轮谈判,就废除关税的产品比例(最终实现自由化产品要占全部商品税目的90%)和进口额比例(现在为进口额的85%)初步达成共识,并在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环境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上半年,中韩贸易额达1380.5亿美元,同比增长4.3%。截至今年5月,韩国对华投资在多国疲弱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增幅达87.9%。而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中国的GDP将增长1%至2%,韩国增长2%至3%,届时中韩有望形成一个人口高达13.5亿、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中国连续多年蝉联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投资目的地,韩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去年又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在《人民日报》刊文称,随着两国互利共赢潜力不断释放,经贸合作还将迈上新台阶。
农产品成为焦点敏感问题待突破
长期以来,中国在原材料、农产品、贱金属及其制成品、矿产品、纺织原料及其制成品、原料型产品、初级产品、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自然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韩国在化工产品、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信息通讯类产品、汽车及机电类产品、机械设备、船舶、工业用纺织纤维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韩双边贸易正是基于这种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得以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的。
在这20多年里,中国成长为“制造业第一”的大国,并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贸易顺差大国,但韩国却是绝对的例外:迄今除1992和1997两年,中国对韩均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且近年来这一逆差还在不断扩大。按照韩国海关的统计口径,2013年韩国对华出口1458.70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26.1%,同比增长8.6%;韩国自中国进口830.50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16.1%,同比增长2.8%,中韩贸易逆差62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贸易逆差,首先因为中韩两国在出口产业领域存在许多重叠之处,而韩国又具有先发优势,中国在制造业产品方面缺乏韩国市场竞争力;其次,中国在农副产品等领域相对其它国家,又不存在价格优势,且韩国本身在这些领域就设立了重重贸易壁垒;更重要的是,韩国市场开放度有限,市场容量也相对狭小,中国对韩扩大出口的潜力不大。
正是目前的“非FTA状态”,令韩方得以保持、巩固对华巨额顺差,中韩FTA谈判的最大难点在于,韩方一方面希望通过FTA,增加本国企业、投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比重,另一方面不希望FTA的签署导致本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从而令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缩水。
目前对于韩方来说,其一直保护的农产品领域是谈判的敏感领域,也是第12轮谈判的最大焦点之一。
据悉,在此前的关于讨论自由化率的谈判中,韩方将上千种农产品类目作为超敏感商品纳入到例外清单,其中有些农产品不乏有着过度保护的嫌疑。中方也相应地将一些工业品包含到自由贸易协定的例外清单中。因此,农产品的撤销关税时间、工业品的自由化、知识产权和规则等领域都是谈判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韩国国内有强大的贸易保护势力。据韩联社7月18日报道,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当日宣布明年起开放韩国大米市场后,就遭到了韩国在野党和部分农民团体的强烈反对以及全国农民会总联盟的反对示威。部分人士担忧自由贸易协定等谈判中大米关税税率有可能被降低或取消。对于韩国来说,他们更迫切地希望中方尽早开放石化、机械、汽车等制造业市场。
据参与谈判的中方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韩自贸协定对双方都有不小的好处,目前到了在双方贸易品目中只占10%的敏感项目上互谅互让的阶段。以中韩2700亿美元的贸易额计算,韩方目前每年的贸易顺差高达600—800亿美元,而中韩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总额只有40亿美元,因此中方要求韩方开放农水产品的要求并不过分。该人士还强调,中方对早日完成自贸谈判态度积极,但更希望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相对平衡、全面的中韩自贸协定。
相关链接: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于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在农产品方面,除了一般农产品外,瑞方还对中方23项加工农产品在取消工业成分关税的同时,将农业成分的关税削减40%。上述23项加工农产品包括口香糖、甜食、糕点、意粉等,平均降税幅度高达71%,使我国农产品在瑞士市场获得优于其他国家的准入条件。
澳韩自贸协定:今年2月17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去年12月与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有关细节。该协议将最终让澳大利亚向韩国出口的农产品税率减少99.8%。根据协定,未来15年内韩国将逐步取消对澳洲牛肉征收的40%-72%关税,逐步取消对乳制品征收的高达176%的关税,立即取消15%的葡萄酒关税。
日澳自贸协定:双方于4月7日就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将在2015年生效。据悉,日本已同意将澳大利亚牛肉进口关税由目前的38.5%分阶段降低,主要用于餐厅加工的冷冻牛肉进口关税在协议生效的18年内降至19.5%,而主要用于超市售卖的冰鲜牛肉关税在协议生效的15年内降至23.5%。根据细则,在该协议生效的第一年,冷冻牛肉进口关税降至30.5%,而冰鲜牛肉关税降至32.5%,分别有19.5万吨冷冻牛肉和13万吨冰鲜牛肉享受这一税率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