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2011年底开始,根据南康商业氛围浓、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借助省联社电子服务大平台,大力推进电子化服务,从发行百福卡、PO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以基层网点为支撑、以自助机具为辅助、以电子银行为延伸的服务渠道体系。
截至6月末,该联社百福卡发行总量为24.5万张,卡内存款余额16.36亿元;布放自助现金设备总数达100台,乡镇ATM覆盖率达100%;新一代POS终端2344台,通过转账终端交易累计44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95.7亿元。此外,据统计,该联社2013年度通过自助设备完成的现金设备交易有281.9万笔,交易金额达67.6亿元,实现手续费收入127万余元;网上银行存量8629户,其中企业客户50户,个人客户4348户,网银交易累计21.9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128.5亿元,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可替代率达67%,位居江西农信系统第一。
宣传:提升影响
南康联社现有35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工业区,拥有员工300余人。为了充分利用地缘、人员优势,该联社在所有网点门头电子屏幕滚动宣传电子银行产品,统一订制横幅分发给网点,要求在各乡镇街道、人口密集区、社区委、交通要道口等悬挂;各信用社纷纷行动起来,利用乡镇逢集人气旺的时机,集中人员组成小分队,在集镇上摆台设摊散发宣传折页,和客户面对面交流,向客户宣传产品的特色,对客户提出的疑问给出解答,切实让辖区内的居民感受到电子银行产品的便利。
为了让电子银行产品的触角更迅速地延伸到千家万户,该联社还以江西省联社媒体广告宣传为契机,积极联系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公交车载广告、报纸、职工私家车、高速公路广告等,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地强力宣传,切实让电子银行产品扎根于民、服务于民,为广大群众提供最高效、最便捷的金融服务。
布局:优化环境
南康联社加大电子机具的营销布放力度,提高网点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布放ATM机,增设便民服务点。
“我们共布放六台ATM机,分别设在交通便利且人口相对密集的路段。”该联社主任胡燕民介绍说,“这些ATM机平常每天现金交易250万元以上,高峰时期,交易额可达500万元。”
按照“一乡一要求、一村一方案”的原则,该联社要求各基层网点抽调人员入村实地调查,从商户的信誉程度、经营规模、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考虑,开通助农取款服务点,确保服务点设置科学合理,切实发挥便民利民作用。
与此同时,为加大监管力度,防范风险,该联社建立了定期检查制度,要求各个网点每周对电子机具进行检查,做好机具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发现机具故障立即上报,科技部门一个工作日之内必须到达现场;审计部门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专项检查日常审计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审计。
营销:畅通渠道
为了推动电子银行产品营销工作,南康联社开展“大走访”活动,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送产品、送信息、送服务,上门了解客户需求和意愿。
为下好营销这步棋,该联社分客户、明重点: 由客户经理分片包干,重点发展农村中具有经济头脑、已安装互联网、率先致富的客户;在各信用社抽调人员组成业务拓展小组,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分类排队,逐户进行宣传;由业务部牵头,向企事业单位逐家推广企业电子银行业务,同时向企事业单位员工营销个人网银业务;由大堂经理对柜台客户适时营销,实施银行卡和网银组合捆绑销售,安排柜员根据客户实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进行营销。
学习:更好服务
为了使员工更好更快地掌握电子银行业务,南康联社整理了电子银行产品的功能及操作流程、搜集了兄弟行社先进的推广经验并上挂内网,要求员工及时下载打印。该联社统一规定网点的周一例会为学习时间,由主任或委派会计带领员工,学习产品的业务功能及先进行社的交流经验,督促员工切实把电子银行产品的功能、特色和亮点学会、学透。
另外,该联社不定期到监控室,随机抽调监控录像,查看各信用社组织学习情况;同时利用走访基层客户的机会,到网点抽查员工学习笔记,看学习记录情况,就电子银行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方式进行现场提问;还组织人员编写了关于电子银行产品的试卷,对网点员工现场进行笔试,了解员工的实际掌握程度,以期达到员工对产品功能了如指掌、对具体操作流程烂熟于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