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 靓 通讯员 周 姝)农信银共享异地灾备平台又添应用新成员。日前,记者从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获悉,该中心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7月16日在京正式签署农信银共享异地灾难备份系统应用和运维服务合作协议。这是第12家应用农信银共享异地灾备平台的省级农信联社,标志着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助力提升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水平又上新台阶。
据了解,农信银共享异地灾难备份系统,是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股东要求,组织相关股东单位进行多次可行性研究、建设的极具挑战性的共享服务平台。其首创了适用于多法人机构、多类系统、多层次异构(操作系统层异构、数据库层异构、存储设备层异构)的核心业务异地灾难备份系统平台。相较于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农信银共享异地灾备平台在系统设计建设过程中,应用了云服务理念为应用机构提供共享服务,创新了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建设模式。这使平台设计实现了一套系统支持多种平台数据灾备,可满足不同应用机构的个性化要求,同时支持风险隔离机制,符合监管机构对于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据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农村信用社在灾备体系建设中,采用的是“两地三中心”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即设立主数据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目前已建立核心业务异地灾备的农村信用社中,大多应用农信银共享异地灾备平台。如果采用自建灾难备份中心,省级联社不仅需要一次性投入建筑工程、机房配套工程、IT系统、通讯网络设备费用及人力成本;还需要支付后期系统运维所需的软硬件维保费用、机房及电费、技术服务费、运维队伍人力成本及办公费用(办公场地费、物业费、水电费、办公设备与耗材、差旅费、会议费等)。此外,如果没有精深的理论作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持,灾难备份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将会有很大难度和风险。
另外,从选址开始,新建灾备中心一般需要12个月以上的实践。如果应用农信银共享异地灾备平台,前期一次性建设费用就可节约60%以上,后期运维费用也可节约50%以上。
另据了解,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是由30家省级农信联社(农商银行)和深圳农商行发起的全国性股份制支付清算机构。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中小金融机构综合业务异地灾备系统三层异构云服务平台”,近期荣获了金融系统2013年度科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