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棉所:7月苗情长势差于去年同期


    本报讯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组于2014年7月中旬定点监测湘、鄂、皖、赣、苏、豫、冀、鲁、晋、陕、新等16省区138个县(团、场)4208户的棉花长势情况,结合对长江、黄河和西北的考察,近日发布了长势监测报告。报告显示,7月棉花苗情长势差于去年同期,黄河长势好,长江中游黄萎病暴发,西北弱苗迟发转化快。

    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7月为94,果节数24.0个/株,比去年同期少1.1个/株;为常年的95,差于常年。主要特点:一是黄河长势好,长江长势参差不齐,西北整体转化快。二是一类早发棉田的伏前桃多达2个/株,三类、四类弱苗比例仍较大。

    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棉区天气好与差相间。一是长江梅雨持续时间长,湿度大,气温低,积温不足,引起黄萎病大暴发,但没有造成棉田渍涝。二是黄河气温高,降水减少,生长发育因旱明显提早,伏前桃偏多;局部受旱棉田6月底见花,7月下旬花开中上部,但十分有利麦茬晚栽棉的生长。三是西北内陆受前期大风沙尘低温影响,普遍存在缺苗和迟发,其中南疆气温回升慢,局部棉蚜危害重,加上灌溉不及时,灌水量不足,生长转化慢;北疆气温回升快,棉蚜发生轻,生长转化快。四是长江中游黄萎病与南疆棉蚜暴发危害。

    长江CCGI 7月为91,为常年的95,果节数31.0个/株,比去年同期少1.0个/株。梅雨季节的雨日多,湿度大,气温25—28℃特别适合黄萎病的大暴发——面积大,发病快,病指高,落叶跨杆且死苗,据认为是1992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据调查,长江中游的发病株率高达33%—90%,呈落叶跨杆型,一些老棉田的发病株率超过90%;轻简育苗、晚栽苗以及丘陵棉田发病明显偏轻。至7月下旬高温达到35℃,梅雨结束,黄萎病被抑制并正在恢复生长。

    黄河CCGI 7月为108,为常年的112,果节数33.6个/株,比去年同期多0.6个/株。本流域整体苗情长势好,晚播早发现蕾早,开花早,伏前桃多,病虫发生和危害轻。麦茬晚栽棉促早效果十分明显,长势好。当前流域偏旱需灌溉追肥,中后期要特别注意防早熟早衰。

    西北CCGI 7月为86,为常年的84。果节数13.8个/株,比迟发的去年同期仍少1.3个/株。其中南疆14.4个/株,少于去年同期的2.7个/株;北疆12.5个/株,少于去年同期的2.8个/株;河西走廊13.5个/株,与去年同期持平。整体看,南疆因棉蚜与缺水,转化慢些,迟发7—10天;北疆与河西走廊井灌地多,缺水影响小,棉蚜发生轻,转化快,迟发5—7天。

    辽河CCGI 7月为110,为常年的67,果节数6.5个/株,与去年同期相当。                          

    (棉  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