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涉农企业的不断壮大,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但金融信用环境的缺失对金融信贷的投入和金融业的良性循环造成了直接危机,农信社作为最“接地气”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努力营造“学征信、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整治与重塑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要加强诚信教育,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多年来,农信社的市场定位聚焦在“三农”上,农村仍然是农信社赖以生存的“土壤”,在信用工程创建初期,由于贷款额度小,手续简便,确实培养了一批信用户,也为农信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面对此种情况,山西省安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加强对农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金融信用宣传,还与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对于不讲信用的农户,停止信贷支持,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及久拖不还的客户,直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努力构建金融生态环境。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培育信用意识。信用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农信社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着力培育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该联社一方面组织开展常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海报、标语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宣传工具针对不同宣传对象做好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成员建立信用档案,深入推进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加大对诚信示范宣传和典型失信案件的曝光力度,使农户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实惠,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信用意识。
三要改善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三农”的纽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信用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安泽联社一方面加大自助机具的布放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商户大力布放POS机,在各行政村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在金融需求旺盛区域布放ATM机,方便客户随时办理各类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强化信贷管理,提高新增贷款准入条件,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户和产业要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在支持时可适当增加担保、抵押条件,将风险控制在源头,既要满足“三农”发展需求,又要防范风险,确保自身经营效益。
四要运用外部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盘活不良贷款要打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对症下药。
该联社一方面争取当地县政府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清收氛围,依靠村组干部提供清收不良贷款信息,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联络员;另一方面还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加大不良贷款快审快结力度,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转型提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