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银监会全面启动实施 “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以来,山西省晋中市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并推进金融创新,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14年5月末,该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达376.2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39.53%,较年初净投放10.87亿元,贷款净增和余额双居该市金融机构之首。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晋中农信社为全力做好信贷支农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市场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在支持市场主体的同时,更加注重量身定做信贷产品,由此也形成了“产品围着需求转、市场围着客户转”的服务理念。例如,山西省太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12年6月30日采取“抵押农业产业设施”的担保方式为太谷巨鑫现代科技园发放贷款1500万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转变。在先后推出仓单质押、农机具抵押、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产业设施抵押等信贷产品的同时,今年,晋中农信社将重点放在了新产品的推广上,重点解决“有产品没市场、有需求没产品”的现实矛盾。
在加快新产品推广方面,介休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定山西茂胜煤化集团作为存货抵押信贷产品的试点企业,对其授信15000万元,以该公司存货中的焦炭、原煤、精煤为质押物担保,并且聘请了具有监管资质的第三方存货监管公司——山西省投资集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存货进行专业监管。
在创新产品方面,山西平遥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兴业宝”旅游商户贷款授信管理办法》《“联贷宝”贷款管理办法》和商铺抵押等信贷产品,并在服务中实行“四优先、六公开”,即优先审批、优先发放、优先评级、优先授信;公开包片责任人、公开支持条件、公开流程、公开贷款利率、公开监督电话、公开支持项目,实行专人包片服务,缩短办贷时间,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切实构筑支持旅游产业融资的绿色通道。
开展金融进村入社
助力优势产业建设
晋中农信社积极开展“进政府、进学校、进机关、进厂矿、进社区(农村)、进市场”活动,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半径,集中资金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突出重点,倾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今年以来,为避免信贷资金脱实向虚和票据业务短期逐利行为,晋中农信社从严控制票据贴现业务,将信贷支持的重点放在了“三农”和小微企业上,全市支小扶小工作成效显著。一季度投放信贷资金20.26亿元,支持了一大批小微企业发展。据统计,截至3月末,晋中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净投放15.39亿元,同比增加9.1亿元,增速达到12.5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04个百分点。
关注民生,大力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今年以来,晋中农信社把农村城镇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充分发挥农信社网点多、覆盖面广、与“三农”关系密切的优势, 主动作为,加强与乡镇、村委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缺口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强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例如,山西榆次农村商业银行投放贷款47笔,金额240万元,重点支持了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和牛村两个新农村试点村的旧村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加强引导,着力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今年,晋中农信社把贷款投向的着力点放在了支持文化旅游、新型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化等推动综改试验转型的产业和项目上。山西平遥农村商业银行致力于打造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晋商文化中心城市”战略部署,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将支持旅游产业提升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截至3月底,该行共支持旅游产业贷款192户201笔,投放金额4230万元,比年初增加1020万元,主要支持了餐饮、牛肉、客栈、推光漆器等工艺品制作产业,有效促进了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太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1+3”授信业务为主要业务品种,一季度投放贷款192万元重点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创业、规模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全面实施阳光信贷
保障晋中经济发展
一是实行客户经理服务承诺公示。制作了客户经理公示牌,将所有客户经理的照片、联系电话、服务的区域、服务承诺以及监督电话进行公示,切实做到了服务对象责任到人、服务范围不留空白、服务质量接受监督。二是实行贷款办理“三公开”。运用营业网点LED电子显示屏、图版等媒介,公开贷款条件、程序、利率,让客户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对于客户申请的每一笔贷款,从受理到最后的发放全部规定了具体的办结时限。山西省和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全县198个行政村悬挂了便民服务牌,公开了客户经理姓名、照片、手机号码、监督电话、服务片区及服务承诺,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服务,提高了办贷效率,为客户畅通了贷款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