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6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官员独董是行业畸形儿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近期密集召开,几乎每天都有至少一名独立董事去职。此前,上市公司热衷聘请党政卸任官员担任独董。如今,这一饱受质疑的政商“旋转门”正在遇冷。信息显示,年内已发布独董离任公告的上市公司超过200家。“官员独董”接连去职,兼职官员最短任期仅9天。

    所谓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中国的独董职位借鉴学习西方国家,意在防范一种潜在的风险。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大多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公司高管相互兼任独董、会计师和律师、官员四类人士组成,而官员独董近年来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在深沪两市5760名独立董事中,2590人具备“从政背景”,比例高达44.9%。官员兼职独董似乎成了一种企业潮流,但也发生着变异,甚至出现了“畸形”。官员出任独董,对社会和市场冲击不容忽视。正如此前舆论所指出,“退休高官本来就享受着很高的待遇,再到企业虚挂职务,拿高薪,定引起社会的不满”。官员出任独董,公司与其他市场主体的竞争是否平等?有的官商联系过于紧密,权力与市场存在灰色交易,已经牵涉了不止一起内幕交易的大案。

    鉴于上述危害,关闭上市公司那扇奇特的政商“旋转门”实际是一种双赢:不仅有利于官员群体的廉洁自律,更有利于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健康度。

    针对“官员独董”,《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也做出了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讲,治理独董乱象迈出了重要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对独董制度进行根本变革,真正捍卫和发挥独董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如果划清官商界限,真正剥去独董的官办化和行政审批权化,同样也会为简权放权、释放市场活力注入一剂有效的镇定针。

    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表示一点担心: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上市公司,之所以对官员独董情有独钟,正是看中了官员独具的人脉和影响力。清理了官员独董,假若利益输送链条仍在,权力的含金量仍难以削减,官员身份在市场中仍有颇多妙用,还会不会产生另一个新的名词、诞生另一个新制度呢?

    兹事体大,前景实属乐观,而过程慢慢也完全可以预见。

    (摘自《南方都市报》)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