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银行抢存款怎成作假游戏

□ 梁 瑜

 

  6月底是集半年末、季末和月末“三点一线”的时点,存款数对资金信贷“双紧”形势下的银行至关重要,包括国有银行在内都不惜血本到市场上“抢存款”,这种鏖战已接近白热化。

  中国的商业银行似乎陷入了“拉存款”的宿命。银行缺乏金融服务意识,在存贷比考核、规模导向的经营环境下,“拉存款”就成了生存法则。

  2013年年中,银行出现流动性紧张;同样是在这一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理财产品展示了强大的揽储能力,小储户被他们奉为“上宾”,享受着“投资-收益”的乐趣。事实证明,“钱”途在民间,余额宝仅出现短短6个月,规模就已突破两千亿。

  如果说看不起小额储户、缺乏金融服务意识是银行疯抢存款的主观原因,那么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备受诟病的存贷比考核。

  从实际情况看,存贷比并不是衡量一家银行流动性水平的优秀指标,但它带给银行的存款考核压力不小。重压之下,必然产生“走钢丝”的行为,比如银行花钱买存款,日息动辄千分之三到五的“洗澡户”越来越多。

  银行竞相弄虚作假的金融风险是巨大的,一方面它不能正常反映货币流动性,影响国家金融政策的精准性;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灰色地带,甚至触碰法律底线。

  未来改变这种现状的路径也较为清晰。

  一是改变银行“存款考核为王”的现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曾建议,用流动性覆盖比例和净稳定资金比例来代替75%的存贷比。

  二是银行要增强服务竞争力,只有放下傲慢的架子,才能向民间要“钱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