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阴雨霏霏。在四川省西昌市供销合作社老邻居连锁超市裕隆店内,依然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前来购物。“以前要买啥子东西都要进城,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逛超市了,方便多了。”裕隆乡福星村村民刘琴说。
5月30日,老邻居连锁超市裕隆店开业,这使西昌市供销合作社的乡镇老邻居超市增加到3家。“通过实地调研,摸清乡镇群众的消费习惯后,我们能够把超市开到西昌的37个乡镇去。”老邻居连锁超市总经理谌怡德说。
“通过在乡镇开超市,西昌正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西昌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杨吉秀说,该市逐步形成了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
合作不理想
首次尝试失败
西昌市供销合作社开超市的时间可追溯到2009年。当年,西昌市供销合作社为了盘活自身资产,搞好“三农”服务,就和谌怡德合作过,成立了西昌市老邻居有限责任公司,由供销合作社主任任董事长(兼职不兼薪),谌怡德任总经理具体负责经营,并下设老邻居配送中心,由于配送中心多次更换合作对象,加之管理的疏漏,运作举步维艰。
“我们和合作伙伴理念不尽相同,供销合作社本身也不擅长经营管理。”杨吉秀说,当时创业中,任何一个项目,供销合作社都采用绝对控股合作模式,且自己聘用经营管理人才负责经营管理,由于管理不善,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供销合作社当时为了服务百姓,不管是否有利润,只要群众有需要就开。”谌怡德说,供销合作社缺乏对市场考察,加上对具体经营干涉太多,致使以前合作失败。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西昌市乡镇群众对超市的渴望与日俱增。“好多群众都在地摊上买东西,商品质量没有办法保证,安全也无法保障。由于此前开办超市失败,市供销合作社不敢轻举妄动。”杨吉秀说,后来,国发40号文件让供销合作社下定了再次尝试开办超市的决心,“国家鼓励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经营模式变
乡镇超市将全覆盖
去年6月8日,依托西昌市老邻居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家老邻居连锁超市在樟木箐乡落地。与以前合作不同,此次市社只参股,不控股,不再参与具体管理。“市社只占34%的股份,具体经营全部交给谌怡德,只派驻会计和一名副经理对财务和经营进行监管。”杨吉秀说。
记者在樟木箐店看到,偌大的超市里,商品种类齐全,档次高低均有。该乡鼻马村村民王在志和爱人正在选购雨披。“以前都是在地摊买东西,对商品价格和质量都没底,现在有了超市,商品都明码实价,买起来放心。”王在志说。
“乡镇村民与城里居民有着不同的购物习惯。”谌怡德说,因此给乡镇超市配货也不同,城里可能会备60%的高档商品,但是乡镇只能备20%,而中低档商品占了80%。
(摘编自《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