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社企注活力 政府寄期许
舞动产业化规模发展大龙头
——“新疆果业集团改革发展助农增收”系列报道之三
□ 本报记者 冷 霞 米雅娜 驻新疆记者 宋铭宝

果业集团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中心。 米雅娜 摄

 

  11月11日,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然而,在网络营销商们“光棍节”营销策略的推动下,这一天往往成为电商和消费者的“狂欢节”。

    2013年的11月,新疆果业集团党委书记赵娟深深体会了一把“光棍节”的疯狂。公司参与淘宝网上的购物活动,短短几天,竟然卖掉了11万床棉胎!

    产品的畅销令人欣喜,但打包业务的激增又让人难以招架:原来专门从事打包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情急之下,集团号召干部职工一起行动,从集团领导到普通员工全部动员起来,大家分成14个组,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场面非常壮观,周六日都不休息。“有好的机制,大家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赵娟深有感触。

    改革激发活力

    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加工工艺,新疆果业集团的加工厂被设计为乌鲁木齐工业旅游的一个项目。“凡是到这个工厂参观过的游客,会对新疆农产品加工的整体印象有提升,有助于整个新疆农产品走出去。在这里,我们拥有国内一流的加工技术,番茄、南瓜、杏等很多农产品都可以加工成粉,消除新鲜农产品不易保存、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缺点,以此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新疆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永翔介绍。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新疆果业集团有着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服务“三农”是它的本能和职责,但是服务的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近十年来,新疆果业集团经历了从低谷到快速爬坡,成为供销合作社在全疆林果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承载平台。而这一切,得益于成功的股份制改造。“这次改革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与活力。”在果业集团工作30年,见证这一变化的赵娟认为。

    新疆果业集团的前身是新疆土产果品公司。2001年,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土产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新疆绿园果业有限公司,企业改制成为职工绝对控股企业。但由于改制后企业经营体制、机制转换不到位,改制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到2003年4月企业已累计亏损956万元,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改变投资主体单一、资本机构封闭、平均持股的状况,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引导公司从单一的产权结构向产权多元化转变,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2003年,公司引进社会优势资源,成功进行第二次产权重组改革。2004年,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股份重组以来,果业集团公司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鼓励中高层管理人员、员工和自然人持股;另一方面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使公司逐步向市场化、国际化迈进。

    “从目前的结构来看,这种股份结构既保证了果业集团公司代表供销合作社对公司的有效控制,又能有效保障公司广大股东及社会法人股的合法权益。”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刘传新表示。

    重任扛上肩头

    自2003年改制重组以来,果业集团积极转换机制、体制,以项目促发展,企业进入了快速扩张的发展轨道。集团公司在突出主业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开展多元化经营,涉足房地产开发、建材、典当、资产租赁、物业等领域,销售比重达到4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相互促进”的经营格局。

    “虽然林果是我们的主业,但是不能否认,这10年来,我们主要依靠其他产业的经济效益支撑林果产业的发展,反哺为农服务。因为农业毕竟属于微利行业,如果不多元发展,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也就难以承担起在林果行业的带头作用。”赵娟表示。据介绍,2009至今,果业集团的企业资产、销售收入、社会贡献总额分别从6亿元、5.1亿元和1.1亿元增长到26.3亿元、14.65亿元、3.74亿元,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国供销总社百强企业和自治区重点扶贫龙头企业。

    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主任戎军告诉记者: “作为区社社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样本,我们会将果业集团的改革经验向更多的社有企业复制。包括我们的农资集团、棉花集团等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只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的外部力量,我们都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果业集团做大做强,在巩固、培育现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鼓励果业集团的连锁销售网络建设向二线城市延伸,积极开辟新市场,基本实现全国市场的网络覆盖,扩大市场规模。继续推进‘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模式创新、建立国内网商(天猫、淘宝)的新疆分仓,引入国际网商采购(主要针对中亚及俄罗斯)地区,打造新疆网上的边贸商城,充分发挥新疆‘欧亚桥头堡’的地缘区位优势,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同时利用果业集团电子科技园区的聚集运营,完备的第三方服务支撑和信息化体系的保障,多维度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实现林果产业以销促产、以销促质、以销促进生产规范,为自治区特色林果产业继续发挥作用。”

    一边承载着政府富农的殷殷期许,一边连接着农民增收的浓浓期盼。如今,新疆果业集团正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实现着自身的更快发展,也带领着全疆特色林果产业脱离粗放式生产,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全面迈进,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疆特色林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的巨擘。


记者手记:   

惠己及人 始于改革

□ 米雅娜

    “我们这里的员工都不谈什么奉献、牺牲……”新疆果业集团党委书记赵娟的这句话让人记忆深刻。她所说的不谈奉献,不是员工不懂奉献、不会奉献,而是指在大家的意识中加班加点、勤奋工作都是份内的,都是应该的,谁也不会为自己的努力冠以“奉献”之名。这一切缘于那次成功的股份制改革,因为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是一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改革激发出来的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经过股份制改革,职工可以在企业里持股,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改革带给企业的另一大变化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带给企业管理层谨慎而又灵活的经营决策权。这使得果业集团在改革后的10年里,房产、典当等多项业务全面展开。正因为如此,才为其发展林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其主要负责人所言,农业毕竟属于微利行业,如果没有这些年其他业务发展来反哺为农服务,果业集团也就难以承担起在林果行业的带头作用。

    这只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改革,然而其积极效益正在向整个新疆林果产业衍生。林果业内的专家普遍持有的一个观点是 “新疆林果业要以内地和国际市场为主体市场,而这样的市场中,只能由大企业、大经纪人唱‘主角’,其他各种经济组织都只能做些‘拾遗补阙’的事。”对于带动新疆林果产业发展,龙头企业被委以重任。政府层面同样认可这样的观点:红枣是阿克苏地区的林果业主攻方向,就如何解决红枣的市场问题,现任哈密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时任阿克苏市委书记的牛学兴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开发市场需要大规模投资、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和很长的时间,边远落后地区通常是吃不消的。应当积极寻找有实力的大企业,由大企业为我们的林果业开发市场。

    在目前发展水平下,说果业集团一家之力支撑起一个地区的产业虽有夸大,但其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是有目共睹的。从这个层面来说,果业集团的改革于自身、于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于整个新疆林果产业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令人欣喜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