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6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管理的速度

□ 田成杰

 

  管理的速度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快速地执行,即执行力的速度问题;一个是管理创新的速度问题,即只要某种制度或管理方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化,就要毫不犹豫地立即予以创新,绝不拖延。

  每个企业都会为自己的经营制定计划与目标。无论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的计划与目标,其实都是强调了一个速度问题:资金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周转,企业要在多长时间内达成目标等,都是一个通过强调时间概念,通过速度来激发员工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从而激发出员工执行力的手段。

  那么,管理也存在速度的概念吗?答案是肯定的,且管理的速度问题甚至要大于经营的速度问题。因为前者恰是后者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与有力保障。但很多人都在实际工作中忽略掉了这一点,甚至于往往是为了确保经营的速度达成而刻意地回避管理的速度问题。

  不可否认,经营目标(速度)的达成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环境的,但如果管理环境本身就是僵化的,则有可能反而会影响到经营目标的达成。

  这就给管理的速度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说,为了确保经营目标的达成,恰恰需要管理的创新与优化,而且是迅速地行动,即要确保实现高速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只有经营目标的激励,而没有管理创新的支撑,则会失去勃勃生机。

  员工每天生活在一成不变的僵化环境里,也会逐渐被消磨了锐气。最后,多好的目标,多远大的理想都会成为一句空口号。

  而管理的创新则会为员工提供一种不断的动力与刺激,使员工能够真正拿出百倍的精神投入到经营目标完成的大业中去。

  当然,每一个管理创新都要经过深思熟虑,都要从现实出发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事前过多的犹豫和评估,往往会让管理失去速度优势,让管理创新失去最宝贵的时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噎废食。所以,做做看,比想想看永远重要一百倍;不做,你就永远不知道它是否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管理的速度问题也有它的相对性。一个通过实验或实践证明了是好的东西,也是要有一定的保质期。

  在这个保质期内,不应该再做大动,顶多是小的调整。但一旦保质期将过,管理者一定要第一时间敏锐地洞察到,并立即拿出手腕予以创新。

  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管理者,才能永葆管理的青春,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