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浙江嵊州市仙岩镇禹山村吴家店自然村村民祝金木夫妇俩背着篮篓,穿梭在桑树间,两手飞快地采摘着桑叶。
放眼望去,满山都是绿色,映入眼帘的不是茶树,就是桑树。祝金木承包种植了10多亩桑树,今年订了10张春蚕子、8张秋蚕子。“每张蚕子大约需要500公斤桑叶,刚好‘自产自销’。”祝金木说。一张蚕子大概能产蚕茧40多公斤,按照往年的价格,今年能有3万元收入。
除了养蚕,祝金木还有几十亩茶园,从3月下旬起就每天忙着摘茶叶,一直摘到4月下旬,自己来不及就叫人采摘,晚上再自己炒制。祝金木说,以前都是手工炒茶,效率不高,现在用上了炒茶机,炒茶速度快,质量又均衡。今年,他又添置了2台炒茶机,现在家里一共有4台了,今年春茶收入已有两三万元。
与祝金木家一样,茶叶与蚕桑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禹山村村民的收入来源,茶叶采摘跟养蚕的时间节点又刚好错开,适合一家人的劳作安排。禹山村蚕茧产量高,据村支书竹善福介绍,下王镇茧站80%的蚕茧来自禹山。
“村民们每年摘完春茶,紧接着就开始养春蚕,养完春蚕又可以摘夏茶,摘好夏茶,又开始养秋蚕……”竹善福说,村民种茶养蚕两不误,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了一条山村百姓致富的特殊“产业链”。
(史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