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6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近中国茶教师”系列报道(上)
薪火相传与忧思难眠
中国高等院校茶学教育现状与困惑
□ 本报记者 刘 旸

    任何一个行业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育。在中国茶产业近十年的繁荣发展背后,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耕耘于校园,辛勤于课堂,实践于茶园,穿梭于市场。他们用专业的茶学知识熏陶、引领学生,以言传身教诠释茶人情怀,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深植在学生心田,他们为中国茶产业的科研发展和现代化、为中国茶文化的薪火相传默默工作着。他们就是当代中国茶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茶行业教师群体。

    茶教师群体遍布于目前我国60余家设有茶学、茶艺、茶文化专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多年来为茶行业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今年3月,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与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茶周刊记者走近勤勉于茶业教育的他们,发现在社会目光关注之外,这个群体既有着对茶教育行业的热爱与安守,也有着对茶业教育的忧思与焦虑。

    坚守:做校园的茶人儒者

    步入社会,不少人怀念校园书香带与心灵的洗涤,羡慕教师行业环境相对的单纯,而茶教师正是在茶香与书香之中怡然享受着文化氛围营造的精神纯粹。在今年4月举办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期间,记者来到福建漳州科技学院,与茶学院师生共处,学习了陈茶凤老师的茶诗课,倾听了蔡荣章、蔡烈伟等老师的论文发布,在张玲芝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学生的茶具制品。感受校园生活,让记者看到了茶教师身为茶人、儒者的平静充实,体会到茶教师在双重身份中对茶业教育的热爱。

    与茶教师的接触中,记者了解到授课、科研项目、论文研究成为茶教师在学校主要的工作。茶人精神与教师职责,促使茶教师既持有爱茶的雅致剔透,也持有学者的严谨治学,好的茶教师可以称为茶行业某一领域的学者或专家。他们深耕于自身在茶行业专精的学科,以论文发表、科研立项的方式来获得教研认可,以传播茶文化、茶学理论为己任。茶学院的几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喜欢“无我茶会”创始人蔡荣章老师的课,因为在他身上既有茶道精神的大雅,又有为人师者的恭谨,他们愿意在他的引导下爱茶。蔡荣章老师或许是众多有建树的茶教师中的一个典型,通过他可以看到茶教师不同于其他领域教师的儒雅,这种文化带来的魅力感染着学生去学习、传承。

    茶教师往往受茶影响拥有淡泊的心境,教师行业有稳定的工作与不断攀升的待遇,虽然年轻的茶教师工作初期的月工资在3000元—4000元左右,但随着职称晋级、科研教学活动的增多,工资会逐步提高,达到每月万元。浙江大学的王岳飞教授向记者坦言,选择做茶教师最看重的还是校园相对纯净的环境氛围,以及自由的课下时间安排,这样的工作性质可以让他们更纯粹地去爱茶与教茶,心无杂念地做好茶文化、茶研究。而相对茶叶企业高薪带来的管理压力,他们更喜欢校园里与学生相处的自在与轻松,这些因素也是茶教师行业相对稳定的共因。

    忧虑:拿什么吸引与留住学生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便是育人成才,一位职业学院的茶教师曾与记者聊起教学中的问题和忧虑。她提到在茶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茶业教师队伍虽然受到重视,但不少学生仍然以小农经济、就业面窄等来看待茶叶专业,报考积极性不高,一些学校出现茶叶专业招生难的问题,这种现象让她感叹。她告诉记者,无论是学习茶学、茶艺、茶文化还是茶业经营管理,现在的就业出路都是不错的,茶企亟需技术人才、销售管理人才与茶艺从业人员,而且不少院校与茶企存在合作对接的关系,可以将大批的毕业生定向输送给企业。虽然这种状况随着茶产业发展而逐渐转变,但这种固有的认知或多或少地制约了茶专业的生源。

    招生难困扰着院校与茶教师,辛苦培育出的学生跳槽转业更是让人惋惜,这种现象在本科院校较为明显。王岳飞教授谈到过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转业率较高现象时说,因为茶学本科院校大多以培养科研型人才为主,大部分学生借助本科学历资质,跳槽到其他行业,而不愿再留在茶行业成为“乏味”的科研人才,更不愿从事茶行业的销售或服务工作。

    说到底,这两种现象跟茶行业自身发展和现在的就业大环境有关系,并不是茶教师群体能够解决的问题。但也提醒我们要从院校自身入手,在做好茶学教育建设的基础上,发挥茶业教育的特色。茶学家、茶学教育专家刘祖生曾提过,茶学和别的学科不一样的特性是文、理相结合,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有人文学科的内容。他建议,要把茶学的这一特性办出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设计充分发挥茶学特点,使茶文化学科与茶自然学科相辅相成,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投身茶行业。

    重任:人才培养缺口待解决

    目前,茶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际,企业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茶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责任、担负加重。需要茶教师将教学与茶产业现状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跟上市场与企业所需;茶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与实践,培养出具有优良专业素养、强烈服务意识、掌握必要营销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营销人才,解决人才缺失给茶企业带来的经营困扰。而营销人才的培养恰恰是茶行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教师的课程弱项,学校往往聘请社会上的营销策划专家来给学生进行培训,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在茶学教育方面从业多年,他就此曾对记者谈过,人才缺失或者人才浪费,都是他不愿看到的。现在的茶企与院校合作不在少数,愿意引进高素质人才,但对接上存在着缺口。从学校培养的角度来说,知识研究类的专业性课程较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相关课程较少,而市场更需要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既然高等茶学教育立足于行业需求,就不能只埋头象牙塔走原来的路子。

    记者采访过的一些茶教师,他们大多关注于茶学、茶艺、茶文化方面,因为自身所处教学环境并不涉足于企业经营管理,所以对茶业营销也不甚了解。中国茶叶企业众多,人才需求广大,如何使茶业高等院校与企业和市场良好对接,根据需求培养紧缺的人才,将是茶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营销师资力量的加强或许将会为茶业院校与学生培养带来更多的吸引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