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这几年异军突起,固然与其先天优势有关,也与传统商业自身定位偏差有关。电商最大的特色其实是平民化,无论商品大众化还是价格低廉化,都是针对普通百姓的。而传统百货店这几年发展趋势却是逐渐高端化,有脱离普通百姓的倾向,因此,电商的平民化值得传统百货店学习。
百货商店高端化除了受到租金模式影响,也有认识上的误区。只要一说打造国际中心,提高商业品位,就是引入海外高档品牌,由此,造成上海这几年高档百货店越来越多。
就是一些门面不大的小店也越来越高档化,例如上海淮海路上高档瑞士手表专营店就有20来家,每个品牌一个店,但毕竟高档表消费者是少数,所以,这些店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少。这种冷清的店越来越多,必然造成商业街的萎缩。
其实,从全球商业看,大部分商店定位主要都是针对普通消费者。香港的商店鳞次栉比,其中大部分是小店,经营实惠的中档商品。比如莎莎是香港最大化妆品连锁店,店里商品多数是价格适中的品种。
从全球商业销售额看,销售额高的都是大众化商品。比如日本的优衣库,由于价格适中,不断开连锁店,这几年已经发展为全球服装销售额居前的企业。
经营高档商品,虽然利润高,但必然是人气不足。
百货店越来越高档,结果却是商店人气越来越差,这与电商冲击有一定关系,但也与百货店定位有关。百货店人山人海的场景只有在节假日打折促销时才出现,说明不是消费者不愿购物,而是平时价格太高让人承受不起。
商品价格更为亲民的电商出现,就让一批消费者转移了阵地。因此,电商的平民化是值得眼下百货店学习的,百货店应该回归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