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星美凯龙刊登公告称,与吉盛伟邦的合作模式由股权收购,调整为品牌战略合作。与此同时,吉盛伟邦也承认,吉盛伟邦与红星美凯龙之间的合作由“股权受让”变为“品牌许可”。这意味着,曾经喧嚣一时的,红星美凯龙逾20亿元全资并购吉盛伟邦的中国家居业第一并购案以失败告终。
这起并购为什么会流产?红星美凯龙输在哪?
先来看一组数据。红星美凯龙并非上市公司,从公开渠道无法查阅其真实的财务报告,可以公开查询的资料显示,2013年红星美凯龙资产负债率达66.96%,2012年为65.01%。而在2011年~2013年,公司合并口径的净营运资金分别为-33.46亿元、-13.73亿元、-39.28亿元。
一边是急速的扩张,一边是高企的负债。不断推高的负债率和紧张的现金流,让红星美凯龙出资20多亿真金白银来迎娶并非白富美的吉盛美邦,加上后期的运营与管理问题,或许是其放弃并购的一大原因,尽管其官方一再强调不差钱。
老旧的盈利模式可能是另一大诱因。红星美凯龙铺大摊子收取高租金的盈利模式一直受到业内诟病,加之不断高企的运营推广费用,让很多企业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冲击,这种盈利模式更是难以为继。有业内人士就指出,“要不是其商业地产的输血,红星的财务报表会更难看”。
去年双11还在作为领头羊高调抵制天猫的的红星美凯龙,半年没过,又低调入驻了天猫。
红星美凯龙其实也看到了建材家居不可逆转的电商大潮,只是几次失败的经历没有多少人会看好它的这次触电。家居电商时代,取胜的因素不单单在于规模,更取决于质量、模式与未来。
红星美凯龙并购吉盛伟邦的失败,表面看是一个企业的失败,从行业纵深的角度去观察,这应该是一个转折点。大而赢的思维模式应该彻底改变了,全面电商的潮流势不可挡,当然也包括偏重的建材家居行业,基于有质量的成长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