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下降明显


    本报讯  近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联合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专家指出,中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隐忧,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耕地肥力下降明显,目前中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左右,施肥比例不合理引起土壤板结化严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加深,实现粮食供给的压力增大,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难以改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形势更加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艰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强调,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供给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在华北、东北很多地方,种小麦、玉米、水稻,普遍采用地下水,已突破125米的警戒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介绍,基础地力是指不用施肥的时候农田靠本身肥。我国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有50%左右,而欧美国家是70%到80%。由于对耕地过度索取,近十多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下降了5%,东北的黑土地效率也一直在下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