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4月销售额再现负增长
本报讯 零售业增长仍处于低迷状态。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7%,是继1~2月零售额同比负增长后,再次出现零售额同比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要明显超过1~2月。
据了解,由于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同比大幅下降的拖累导致4月零售额大幅跳水。4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48.2%,降幅环比3月高出34.6%。零售企业的3月促销潮也影响了4月业绩。
4月,全国50家大型零售企业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9%,环比上月下降了28.4%。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85%的企业4月销售低于3月,且降幅超过10%的企业占比达到80%。
在一片低迷中,有刚性需求的粮油、食品、日用品等商品零售额增长相对稳定。全国50家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2%,较上月低2.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日用品销售增长相对平稳,但也出现了一定幅度下滑,4月零售额同比增速为5.3%,较上月低2.2%,较上年同期低3.4%。家用电器类商品本月销售增速依旧高于其他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5%,但较上月回落了1.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滑了4.4个百分点。
(王运)
三四线城市加盟更受青睐
本报讯 尽管一线城市的人流以及商业氛围一度被认为是加盟店首选的开店城市,但是在今年中国连锁特许展的展会上,相比于在一线城市开店,不少品牌都选择下沉渠道,更青睐于二三线城市。
过去几年,各咖啡品牌在一线城市的布局几乎达到饱和,同类化、租金压力等问题纷至沓来。
从去年开始,costa、太平洋咖啡等一线品牌就已经开始布局二三线城市市场。太平洋咖啡认为,未来二三线城市将为咖啡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今年,这一趋势更为凸显,一个来自韩国的咖啡品牌表示,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已接近饱和,寻找合适的店面难度较大,因而推荐在省会城市、沿海城市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开店。
在下沉渠道的品牌中,多为对门店面积要求较大的业态,如汽车维修、中式餐厅等。据一位汽车维修品牌的负责人介绍,由于开店需要面积较大,一线城市的加盟门槛较高,且难以找到合适的店面,因而该品牌尚未考虑在京开店。
市场饱和也被认为是渠道下沉的另一原因。据某皮具护理品牌介绍,该品牌在京门店已接近400家,分布在市内各大购物中心及客流密集地,选址京外市场及五环外地区被认为是其此次参展的目标客群。
此外,从行业上看,零售业和餐饮业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大环境的冲击,教育、美容美体、服务、洗衣洗染等服务类加盟却因物业要求低、附加值高的特点,成为最火爆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表示,服务业是人口密集型行业,员工服务水平影响着店铺的口碑,因而员工的培训和维护需要格外注意。
(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