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年底,“浙江农民大学”在浙江农林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浙江农民大学是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平台,主要承担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承担浙江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与信息化建设示范等工作。而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下属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六大校区之一,主要承担了农村流通领域实用人才的培训,先后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营销等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500余名,覆盖全省六个地市,深受社会好评。
近日,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高启华、基层建设处处长陆益,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鲍滨福等一行,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调研,与学院党委书记童学敏就“浙江农民大学”的运作深入交换意见,并肯定了学院依托行业,发挥自身专业、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各项举措。希望学院继续发挥优势,积极参与“浙江农民大学”的师资库、教材库等资源建设和日常运作,为浙江培育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作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浙江现有农民3400多万,在推动现代化浙江建设过程中,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最高学历农民等农村人才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更好地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人教育培训资源,成立浙江农民大学。去年12月17日,浙江农民大学授牌仪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这是我国较早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建设的省级农民大学,除浙江农林大学外,还有六个分校区:浙江大学校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校区、浙江海洋学院校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浙江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校区。
据悉,浙江农民大学以非学历教育为主,适时适当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非学历教育包括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带头人培训、浙江省现代家庭农场主教育培训等;学历教育包括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等。按照“省级设立农民大学、市级设立农民学院、县级设立农民学校”的思路,浙江农民大学成立后,浙江各地在已有分布的“农民学院”基础上,继续尽快建设“农民学院”,同时浙江所有县区都将成立“农民学校”,通过这些分级分层的农民培训基地,为农民提供长效性的教育培训服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