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上市百货一季度利润负增长
本报讯 近日,百货业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报,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申银万国百货业21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在一季度出现营收负增长情况,其中杭州解百同比下降幅度达20.56%;13家公司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南宁百货同比下滑达88.19%。中银国际的分析报告认为,百货出现营收萎靡源于整体商业景气度下降。
据了解,多家百货公司因业绩承压已停止扩张,就广州本地情况看来,除了天河城百货欲新增店铺外,包括广百百货、广州友谊、摩登百货等在内的八家百货均未有扩张的消息,公司外延扩张节奏放缓,同店销售下降,导致了销售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有9家百货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下降。
同时,人力与租金成本的攀升成了“扼杀”净利润的“凶手”。数据显示,14家百货企业销售费用率在上升,如东百集团、杭州解百等。此外,多家百货公司都提到,业绩承压来自于营业收入减少及促销费用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5家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都稳定增长,如南京新百出现双位数高增长,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3%和26.2%。
此外,“节俭风”带来的预收账款下降也是业绩下滑严重的推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1家百货上市公司中有16家预收账款同比下降,如王府井预收账款下降了20.61%。
长城证券黄飙分析指出,商贸零售行业由“跑马圈地”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整合势在必行,经过长期持续低迷后,公司业绩已经明显分化,而且零售公司现金流充裕,拥有大量的自有物业,物业重估价值高,同时目前行业估值低,收购成本低,行业即将迎来并购潮。
(朱玲)
“洋奶粉新规”落地 未注册不能进口
本报讯 随着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洋奶粉新规”从4月起陆续实施,洋奶粉阵营将重新洗牌。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9月就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显示,从今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
不仅如此,公告还明确指出,自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报检日期到保质期截止日不足3个月的,不予进口。另外,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已罐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中。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之前有些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的进口奶粉,由于制作印有中文标识的罐体需要增加专门的生产线,成本较高,一般都会采用贴中文标签的方式在国内销售。新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二胎新政策的逐步实施,新品牌不断进场。乳业专家宋亮指出,随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规定的陆续实施,一批不合规的进口奶粉企业将被淘汰,这些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将引发多方激烈角逐,也给正规品牌带来新的机会。
(种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