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仍在?
4月21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3中国连锁百强”(详见B6版)显示,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持续回落,2013年,销售增幅首次出现个位数,是百强统计以来销售增幅最低的一年。
这样的数据统计结果也跟目前的零售大环境相符,零售低增长的时代来临,许多从业者心里也早有准备。
从2013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上看,退步比较明显的有人人乐和茂业国际。因最近几年饱受内讧诟病,所以人人乐在退步之列似乎变得顺理成章了,从去年的排名40跌至今年的55名,而茂业国际也从去年的44名滑落至今年的59名。为此,这两家企业是下滑幅度最大的两家企业。
的确,房租和人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网购的冲击也无所不在,但是百强榜单中,仍然有部分企业业绩表现得比较亮眼,尤其是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他们的表现或许能给行业带来些许信心。
纵观百强榜单各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在许多负增长、个位数增长中,位列88名的北京华冠商业以51.1%的增长率足以让其他企业侧目,也是增长率最快的企业。
而进步最快的企业,要数前些年疯狂扩张的万达百货。其在百强榜的排名从去年的54名进步到今年的38名,这可能跟其门店净增为零有关,毕竟,新店开业总会拖销售额的后腿。
每年零售百强一出,外资零售巨头、前10名、上市公司等零售企业都会受到业界重点关注。但事实上,很多被忽略的区域型零售巨头的抢眼表现却更具逆势翱翔之态。
例如,盘踞在河南市场的丹尼斯百货从去年的51名爬升至今年的44名,这对于门店净增25.7%的百货企业而言相当不易;同样以百货为主要业态的浙江雄风集团保持了20.5%的增长,以自营百货为特色的河北信誉楼百货销售增长33.1%。
谁说百货业态日衰?受网购影响最大不可否认,整个百货业处于夕阳产业地位也不得不承认,但是,如果找到自己的定位、特色、优势,同样可以在零售寒冬中“绽放”。
再看超市业态,主攻山西市场的山西美特好以22%的增速从去年的81名提升至71名。这可能得益于其近年大力发展生鲜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来补充其原有大卖场业态。
实际上,区域零售企业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扎堆触网、人云亦云般作改变,并不是抵抗危机的真正办法。
到今年,零售企业对于线上业务的态度显然更加理性,根据统计,在2013年开展网络零售的企业有9家,而且有4家暂停网络销售,净增5家。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零售实体而言,网络零售只是一种有益探索,在目前并没有比较成功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理性投资网络零售其实也是节约成本的渠道之一。
所以,不论是什么业态,始终以改善消费者体验为出发点,以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及渠道无缝对接为重点的改变,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