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双汇首批来自美国的13个集装箱共325吨冷冻带骨猪肉到达浙江宁波口岸。据悉,双汇在4月份之前从宁波口岸集中进口约3500吨美国冷冻带骨猪肉。本来只是一场正常的贸易往来,可是此时偏偏国内生猪价格的下行趋势愈加明显,生猪批发价格在3月21日达到每斤5.54元,跌回8年前的水平。于是,双汇成为了养殖户的攻击目标,很多养殖户认为,双汇在内地生猪价格如此低迷之时引进洋货,会给内地生猪价格带来更大的冲击,损害养殖户的利益。
显然,双汇在敏感的时间做了一件敏感的事。
目前猪价低迷,上个月猪价普遍不到6元/斤,养殖户亏损达到300元/头。双汇此时进口猪肉,严重刺激了养猪人脆弱的心理。其实,从数量上看,3500吨猪肉并不是特别大,折合成肉猪也就3.5万头左右。中国每年出栏7.15亿头猪,相比而言,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养殖户担心的是,进口猪肉低价倾销,进一步影响国内猪价。众所周知,由于原料成本低、养殖技术高以及美国政府补贴,美国猪的成本远低于中国猪。进口猪肉的杠杆撬动作用较大,历来被中国政府用来调控猪肉市场。因此,双汇的进口肉量虽小,但出现在敏感时刻,撬动作用和市场暗示不容忽视,国内养殖户的抵制情绪不难理解。
进口猪肉冲击国内市场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国外生产水平领先、饲料成本低廉,进口猪肉价格普遍较国内猪肉价格低2-3元/斤,进口猪肉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我国也增加了进口猪肉的数量。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口猪肉58.32吨,较2012年增加13.36%;而据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统计,2013年中国猪肉出口总量为7.34吨,占中国猪肉总产量0.13%(据中国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国猪肉总产量为5493万吨),主要供应亚洲及欧洲的国家和地区。近10年来,虽然中国猪肉产量逐年攀升,但出口总量仍保持低位。
搜猪网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多地养殖户亏损幅度达到历史较高水平,部分中小型猪厂资金链已经濒临断裂。业内人士指出,猪肉价格下降一方面是由于今年生猪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导致毛猪的存栏量大增,市场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由于进口猪肉数量较多,占据了国内猪肉市场的部分份额,使国内养猪业受到冲击。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负责人表示,3月猪肉价格已经达到2010年6月下旬以来的最低价格。据了解,2013年年底,白条猪的平均批发价是每斤9元,而近期白条猪平均批发价是每斤6.5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38%。
抗衡亟需增强内在竞争力
虽然国内猪肉市场愁云惨淡,但近日中国养猪业迎来利好消息。一方面,为了预防猪病毒传入中国市场,中国政府对美国生猪进口实施了更加严格的限制性措施,提高了进口美国生猪的质量检测标准,并减少了进口猪肉的数量。同时,俄罗斯联邦动植物卫生监督局局长助理阿列克谢延科向俄新社表示,该局考虑从中国向俄罗斯进口肥猪肉和猪肉的可能性,7月份前将在中国进行兽医检查。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中国养猪人关注。
限制进口,增加出口,确实能够对国内猪肉价格起到提振作用,很多养殖企业已经开始期待春天的到来。可是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收紧进口美国生猪的措施对国内猪肉价格的提振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我国进口生猪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对国内终端猪肉价格的影响作用并不大。“种猪的价格一直都比较稳定,在1300—1500元/头之间,大白母猪在2000—2800元/头之间,而且目前国内的数量还很多。此外,猪肉终端价格以及养殖户亏损问题主要取决于饲料价格的变化,因此对终端消费的影响不大。而中国猪肉出口除了碰到贸易壁垒的阻挠外,目前也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外每头猪的养殖成本为4.5元/斤,国内则是7元/斤。而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现,更加剧了猪肉出口的难度。
中国作为世界猪肉生产巨头,中国猪肉走出去是必然的,而加强中国猪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如果中国人养猪成绩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将来完全可以直面洋猪肉的威胁。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则需要中国养猪人群策群力、优化养猪环境、降低养猪成本、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及水平。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