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中国大豆企业进口违约的消息甚嚣尘上。有报道指出,因为无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证,导致到港的大豆无钱支付,国内几家大豆进口企业出现违约。而由于已经出现的违约和持续的违约,大豆贸易行业更担心此次违约会重蹈2004年的覆辙,大豆再次揪住了大众的心。
中国曾经是大豆出口大国,然而近年来大豆产业却深陷泥沼。一方面,国内大豆种植的效益持续下滑。虽然从2008年开始,我国出台了大豆收储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减少,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加工压榨企业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开工率普遍不足,生存困难。另一方面,外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暴涨。据了解,2012-2013年度中国进口大豆6337万吨,国产大豆1220万吨,而实际企业加工需求只有6000万吨。这意味着,仅进口转基因大豆就已经超出了实际需求。难道国产大豆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国产大豆该何去何从?
低迷效益 逐渐被边缘化的产业
据记者了解,黑龙江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其产量约占全国的40%。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国内大豆的成本和收益难成正比,国外转基因大豆又大行其道,无奈的豆农们只有顺遂市场改种经济效益更好的其他作物。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国内大豆产业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现在我们的日子很不好过,种子、化肥、人工都很贵,可种出的大豆却卖不上好价钱,这种日子根本就维持不下去!”来自东北的豆农林女士抱怨,“我家一共45亩地,已经连续两年只种玉米,不种黄豆(即大豆)了,因为(大豆)收储价格便宜,而且来收的也少。以前黄豆价格还能达到2.1元/斤,现在只能维持在1.8-1.9元/斤。所有加一起换算下来,种15亩黄豆只能卖1万元,而种15亩玉米则能卖到1.5万元。”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种大豆也是能赚钱的,但是后来随着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大豆价格受到冲击,国内大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大豆对天气的要求较高,阳光、雨水等条件必须都要适中,如果六七月份大豆生长期时雨水较大,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加上东北农作物种植就一季,农民们都靠天吃饭,种植大豆从整体上看是赚不到钱的。而相比之下,玉米、水稻等作物的产量和价格更高,经济效益更明显,所以豆农们便开始转向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
不设门槛 挡不住的外来客
“大豆自给率已经低于20%,中国已经失去了市场的发言权和生产的自主权。”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说,这是中国大豆产业受到过量进口大豆冲击的直接后果。
我国是全世界大豆品种最丰富的产地和目前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种植区,相比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我国国产大豆有极大的食品安全优势。刘登高说,进口转基因大豆和国产大豆两者缺乏可比性,因为两者属性完全不同。出于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考虑,世界各国大都把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作饲料,即便有问题,经过畜、禽、鱼类的“过滤”会比直接食用安全一些,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做饲料大豆。而非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直接食用或食品、保健品加工,这种大豆在国际上一般称作食用大豆。而我国大豆正是非转基因的高蛋白大豆,所以受到国外高端食品加工企业的欢迎。国际上两种大豆有两种价格,在美国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要比转基因大豆高30%—50%。
刘登高表示,不设过渡期、3%的低关税、没有进口数量限制、又没有及时采取TWO允许的“两反一保”措施等,是使国外低价转基因大豆蜂拥而入的主要原因。国外转基因大豆的无限量进口和低价倾销,正在使我国大豆产业逐渐突破最后的生存底线。不仅豆农处境艰辛,我国的大豆加工企业也同样陷入绝境。一面是高昂的原料成本,一面是低价豆油豆粕的冲击,双重夹击下的国产大豆企业几乎是坐以待毙。中国失去大豆产业,主产区豆农的就业就失去依靠,主产区的加工企业就将破产,中国人的大豆食品安全将失去保证。
完善补贴 振兴国内大豆产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对洪水一般涌来的国外转基因大豆和困于一隅的国产大豆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比起被美国政府补贴和跨国资本、转基因武器武装到牙齿的境外之“狼”,分散而弱小的中国豆民正在成为被吃掉的“羊”。
刘登高说,国产大豆的问题在于,因为政策上缺乏足够的支持,也没有对自己的优势进行充分宣传,从而导致国内大豆产业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因此,一方面要尽快制定挽救大豆产业的有效政策,首先是要在全国建立1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的大豆生产基地县;同时补贴因过量进口造成大豆与玉米等作物的比较损失,调动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其次是要实行一斤大豆折合4—5斤玉米的粮食总产计算办法,同等看待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大豆产业的积极性。最后是要鼓励国产大豆食品加工和深加工,鼓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开拓国内外国产大豆市场。另一方面,从产业链本身来看,我们也有不少改进完善之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内产业体系尚未完善,一盘散沙在国际市场上怎么能有竞争力?产业是一个链条,产业组织是一个体系,家庭经营必须要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有贸易企业、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加入,才能应对国外倾销和垄断。
大豆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我们有很深的产业底蕴,只要改变我国单打独斗的落后产业体系,广泛扶持农户成立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形成以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密切配合的专种、专储、专用、深加工式的新型大豆产业链,打造出国产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系列品牌,实行产业一体化生产,大豆业就会迎来转机和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