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北京永安堂灯市口店奶粉平均月销售量为50余桶,单月最佳销量86桶,5个月里卖了295桶奶粉;而北京西四金象大药房和会城门医保全新大药房的业绩较差,单月销量最少的只有6桶。由此可见,靠近居民区的药店奶粉销量要高于其他区位的药店。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认为,目前药店的便利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社区药店一般面积较小,管理水平和配置较为薄弱,获得销售资格的门店很少。“很多药店还在观望市场反应,积极性不高。此外相关规定对参与药店的数量、规模、场地面积有很多限制,导致很多药店无法参与。”
不仅如此,相较于大型卖场电商通路,品牌进货量少也使得药店奶粉价格成为销售环节的一个“短板”。究其根本,乳业专家宋亮表示,这主要与药店销售奶粉先期投入成本高昂而毛利润低于药品销售有关。“药店和品牌现在都处于观望中,相较于超市专柜或电商销售,药店奶粉销售模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
从销售终端上看,ATM机的操作不便也确实成为影响销售的一大障碍。“进入传统药店购买药品或奶粉的消费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友宝’确实存在操作不便、购买数量有限的弊端。”许京指出。
不过,药店卖奶粉具有显著的安全优势,对奶粉质量的控制更为严格。与此同时,信息化系统能够记录每位消费者的信息,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特殊配方奶粉以及高端专供奶粉进入药店是必然现象,品牌应对药店及超市形成有区别的铺货。”宋亮认为,特配奶粉应制定更高采购标准,提高奶粉进药店门槛,为药店奶粉打上“高品质”的标签。
(林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