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媒体以及很多普通人的眼里,正是那些激动人心、备受瞩目的公司,或者说,至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公司,才让自己沉迷于创业的幻想中。
而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或许在于他们着迷于脸谱斥资190亿美元收购网络信使之类的创业奇迹,或许只是因为他们做梦都想进入这种外表看上去似乎魅力四射的行当。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绝大部分富豪通常都不属于一夜发家的互联网亿万富翁、下一代决定性产品的发明者、著名厨师或者其他任何备受瞩目的获奖者。实际上,这些人中的主力往往来自于中小型企业的拥有者,他们运营的业务也相对比较平淡无奇。
迄今为止,在我见过的所有确实在经济方面获得真正成功的企业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可以用于饭后炫耀的出色谈资。
先撇开医学、法律之类常规高收入专业不谈,真正的财富制造者往往来自于纸板箱制造、物业出租、钣金件处理、特许连锁店经营、分销公司运营等模具与配套行业。实际上,绝大多数此类公司,普通人都很少听说过。由于往往不会拥有太多的员工,这让公司通常都可以令人信服地将自己看作“家庭”的化身。
这一点已经被统计数据证实: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中小型企业占据了至少一半甚至可能更多的份额,并且在新就业机会以及整体工作岗位等项目上拥有最大百分比。
不过,详细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按照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给出的综合信息以及普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的数字显示,全美有2300万家没有雇佣员工的小型企业,以及600万家雇佣员工的小型企业。在这其中,大约90%的公司员工总数在30人以下,类似比例也出现在了销售额小于250万美元的公司之上。
如果我们的想法类似绝大多数企业主,目标是获得足够财富以便独立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定义)的话,就千万也不能够忽视“乏味工作”。我们应该关注可以满足现实需求,能够进入小众市场,服务垂直市场等领域的具体业务,或者做到可以比本地竞争对手提供的服务更出色。
这么说并不是为了打消创业者抱有的宏图大志,或者是建议所有人都不应该一鸣惊人——显然,如果大家确实拥有深刻思想、高远志向、高风险容忍度下非凡执行能力的话,自然可以并应该为向往的至高目标而奋斗。如果大家能够建立起下一家谷歌、脸谱、特斯拉或者网络信使的话,必定就能够拥有更大的权势。诚然,即便亿万富翁俱乐部只有0.00000001%的进入几率,但总是会有人会成为其中一员,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