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季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是7.4%,虽然仍在合理的增长区间之内,仅仅低于全年7.5%的增长目标0.1个百分点,比前值7.7%也只低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有不少媒体、专家把这0.3个百分点看得太重,他们因此忧心忡忡地建议政府要刺激经济。
这些媒体、专家其实是杞人忧天,他们喜欢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偏离官方增长目标值非常微小的幅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非常可笑,也非常无聊的。
在中国现今的环境下,实在无须太在乎GDP增速的快慢。而且,中国GDP增速快慢与普通百姓没多大关系,老百姓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
其原因是GDP数据是为政府和专业投资者服务的,实在和大众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GDP这个统计法是1930年才在美国问世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帮助美国罗斯福政府,了解“新政计划”(New Deal)能否成功改善造成美国股市下跌将近90%、25%的劳动力失业、数千家银行关门和生产力急跌的体系问题。GDP从一开始问世,就决定了和普通民众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而且,由于GDP这个数据是由政府绘制、统计的,政府绘制、统计这个数据时,主要是为了决定开支、评估各项计划的成效和系统的安定性,并不是为了要告诉普通民众跟他们个人财产相关的大事。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GDP统计法在1930年创立后,不少国家纷纷跟随,将GDP作为一国经济健全与否的最佳指标。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读者留意的是,当时大部分国家,都属于以劳动力为主的产业型或农业型经济,而不是现在的服务导向型经济。这就导致了传统的GDP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掌握新的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加上没有一个统计法是在计算机问世后发展出来的,因此在计算机和网络高速发展使效率大为提升后,这种变化并没有反映在GDP的统计数字上。
这个GDP的统计方法对政府、对投资者而言还有宏观意义上的参考意义,但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而言,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
经济其实指的是什么呢?“Economics”最早是出自希腊文,意思是家庭和房子,很多读者一说到经济,就马上联想到GDP增长速度、工厂、生产,那是有所偏颇的。经济实质上包含了地球上的家园,内涵是如何让各个物种和谐相处,而不仅仅只是注重GDP的增长速度。
所以说,这个GDP还需要你仔细关注吗?你了解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用呢?还需要去斤斤计较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年的增长目标,多零点几个百分点,或者少零点几个百分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