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4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气候变化成为印度茶农的大敌

本报记者 冯斯正编译

一张来自世界资源组织(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公布的图表,预计截止到2050年,世界均温上升3摄氏度对各地区农作物的影响。除了极地地区,其余几乎无一幸免。
旱期,打伞遮阳、准备采茶的印度茶农。
熬过寒期的肯尼亚茶农。

    现在种植印度阿萨姆茶的成本越来越高了,难度也日渐加大,究其原因,专家表示,这都要抬头问天气。他们说,如果要想处理气温、降雨这种看老天脸色的事情,那就免不了一番研究实验,而后就会增加抬高产品的生长成本。但是价格不能涨幅太大,毕竟那么多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地看着呢。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者,而在印度,多一半的茶叶都来自阿萨姆地区。印度东北部的科学家和茶叶生产者声称,产区的温度攀升了,这扩大了干地的面积,同时降水也变得更不可预测了。“早些时候,降水各地均等,”印度北部迪布鲁格尔的一个茶园主马尼斯说,“我们近十年关注发现,降雨过分集中在某一个月份或某几个月份,这样会侵蚀土地,对原本肥沃的土地大大不利。这个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茶叶产量,而且一旦停止下雨,紧接着天气就变得干旱异常,农作物极易吸引害虫,为此我们就得大量喷洒农药,成本也就提高了。”同一区域内的另一位茶叶种植者,也有相同的经历。“这片地区曾经长时期被害虫占领,现在气候改变,温度攀升,我们看到这些虫子又回来了。”一些茶庄园主总结,对付虫子不难,关键是改变降雨状况,这可是迫在眉睫的。

    自从旱期延长,很多大型茶园都开始采用喷灌系统,灌溉管道、喷洒器和其他设备如今大量地被安插在各个茶园中。这是好方法,但是成本很高。有的专家对此分析过,印度阿萨姆的茶园曾一度受惠于这个系统,其可调节茶园小气候中的降雨和光照保持平衡;但是现在专家又发现,这道“可靠的”平衡墙有点靠不住了。

    印度阿萨姆邦古瓦哈蒂技术机构的教授,最近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专门论述阿萨姆茶园和气候变化,其说:“降水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尖锐的,我们的学习表明,未来这片区域将会迎来长时期的干旱,但雨季一旦到来,水量也会大大增加。”教授和他的团队还观察到雨季的降雨量变化不定,这会给预测增加难度。“在一些地方,雨季已经有所推迟了,后果就是干旱延长。原本要2月采摘的茶叶,只好等到3月。而且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雨季高发时期是7、8月,但研究数据表明,未来的雨季会集中在9月。综上看,茶园生产、采摘周期也要随着相应改变。正常气候下,每年的3、4、9、10月是丰收月,看如今的态势,全年约65%的收成将会在7—10月这连续的4个月内收获。违背正常时令的收获会制造很多麻烦,这意味着茶园需要投资新的机器控制月茶产量,还需要强大的储存设备好好仓储累积4个月之多的茶叶,不然就只能贱卖了。”

    据印度茶叶协会表示,2013年阿萨姆茶叶产量近6.2亿公斤,2012年是5.9亿公斤。其通过学习研究发现,很多茶园都处于降水量减少、温度升高的态势。其副主管巴加特说:“当前,降雨和气温是印度阿萨姆茶产量的大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采取些积极措施,在雨季时可以大量存储雨水,使用增压灌溉系统等等。虽说资金消耗可能会增加一些,但对保护产量大有裨益。”但是无论成本怎么涨,迫于国际茶叶市场的压力,产品价格是不会涨的。

    斯里兰卡茶和肯尼亚茶是印度茶的主要竞争对手。专家称,现在肯尼亚对升温可是求之不得,因为前一阵子寒冷的天气把肯尼亚茶产业折磨得够呛,如今终于挺过了那段难捱的岁月。只是在接下来10—15年的时间中,印度茶面临的天气挑战可不小!

    编后小语: 

    暂且不说印度茶叶面临干旱、降雨极端不稳的处境,遇旱遇雨给中国茶叶带来的苦恼也不小。温度、气候,靠天吃饭的农作物最怕看到这两位变脸,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从古至今,大地就在不断地和天空作斗争,不过细来想想,天气给农业制造困难的同时,也给其不断坚固自身发展创造挖掘潜力的机会。

    茶园管理者表示采取应对不良天气的设备会消耗资金,这项行动还真是刻不容缓,毕竟把希望寄托在茶树的耐力上,盼着它在一反常态的气候环境中挺过一年又一年着实不近情理。如像专家预测那般,这种事态还将长此以往,那么茶园相关管理者应该加大天气监测系统,并尽可能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同时针对天气变化的具体问题找出相应的缓解方法。这样更加完善了茶园设施,还为茶园抗灾害能力垒起了一层防护壳。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