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应邀参加第七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的《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第三次踏上浙江松阳的土地。参观了连绵起伏的茶海,结交了来自全国的茶商,听取了来自全国重点产茶县联盟的经验,观摩了长三角茶叶品牌建设研讨会……还有太多精彩的茶事活动,但分身乏术。记者将此行见闻结合观察与思考写成这组散记,既欲分享所得,又求轻松阅读。
迷人的大木山
记得2013年在第六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新闻发布会上,我提问松阳茶产业如何摆脱高端市场萎缩对产业的影响。副县长胡卫亮说:松阳一直就注重茶产业的均衡发展,从没有把高端市场作为主力,而是及早布局茶产业在二、三产业的延伸。当年启动的茶园骑行就拉开了由茶叶生产向旅游观光发展的序幕。
去年因为时间紧,内容多,也因为对茶园旅游没有足够重视,就舍弃了茶园骑行。今年第一次参加在大木山举行的茶园观光一下子被吸引了。虽然因为下雨改乘观光游览车,但大木山旅游观光茶园的风貌和发展势头还是让我感慨颇多。
新兴镇大木山骑行茶园的快意骑行自去年4月开园以来,他们就交出了“半年接纳游客10余万人”的成绩单。2013年,第八届体育庙会暨“美汁源4+2美丽浙江行”活动、畅游中国自驾游联盟活动、“十城百社千车万人游松阳”杭州松阳假日旅游直通车活动、“发现松阳之美”定向骑行活动、中国浙江自行车系列公开赛松阳大木山站赛事活动连续开展。游客们在茶园里骑行、采茶、品茶,探访茶园周边古村落的农耕风情,带走的是参与者的快乐,留下的则是声声赞叹。同行的来自大城市的茶商看到这真山真水,呼吸着清新空气,直呼不虚此行,还要结伴再来。
据介绍,今年的游客规模要达到20万,加上其他消费,这是一笔丰硕的收成。
绿色生态的茶园种植、加工
这是松阳茶业在第三产业的精彩一幕。为实现这一目标,松阳人在第一、二产业下足了功夫——试想,一个种植业污染遍地,加工环节卫生水平低下的地方怎么能吸引游客呢?
在松阳,记者看到黄绿板、除霜机、杀虫灯、喷滴灌,测土配方、绿色防控,一样样生态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使用。据介绍,松阳11.64万亩茶园, 94.8%良种率,茶叶品质非常生态、健康,把好产业发展第一关,为产出优质的茶产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生态种植基础上的清洁化生产,则是产业健康发展的第二关。松阳通过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扶持规模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技改提升,倡导清洁化生产,引导茶叶集聚加工,启动“茶叶初精深加工园区”建设等措施,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
先进超前的发展理念
探讨松阳茶产业发展模式的由来,必然要追溯到松阳地方政府明晰、先进、超前的发展理念与思路。松阳县委书记钟昌明说,“我们70%的田地都种了茶,茶叶的种植面积也已经到顶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对丰富的茶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接二连三’找到更大的升值空间。”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松阳茶业也积极探索做活茶叶综合利用文章。他们在深加工领域内找商机。在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开发速溶茶粉产品,抢占市场先机之后,茶提取物、含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籽油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相继开发投产,赋予了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全县产值近4亿元。
从喝茶到吃茶、用茶,从纯粹的茶产品到深度开发,从茶叶种植环境保护到融入文化、旅游等元素的“茶休闲生态产品”,松阳茶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日趋完善。
对此,我想那些还在高端茶领域困顿挣扎的茶区是不是能受到启发,在前进的道路上豁然开朗呢!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