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4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启动
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确定为每吨19800元

    本报讯  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

    2011年以来,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棉花进口成本大幅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收储压力急剧增加,市场活力减弱,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有利于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棉花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具体补贴发放办法由试点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目标价格按照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能够补偿试点地区棉花生产成本,并保障农民获得基本收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试点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将密切跟踪了解改革试点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确保目标价格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市场反应

    新疆兵团:政府出手引导产业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对兵团是有利的,能够促进兵团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棉花品质和单产,并大幅降低棉纺企业生产成本,发挥兵团棉花产业优势。但是,改革试点近期也会对团场和棉农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是植棉职工收入会减少较多,据计算,由于棉花目标价格比去年临时收储价每吨低600元,大约每亩减少收入100元至120元;二是在目前国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兵团棉花销售难度增大,给棉花种植带来了风险。

    目前,兵团发改委已提出多项应对措施:一是要求各师团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努力提高棉花品质和亩均效益;二是进一步推进棉花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要高度重视棉花销售工作,积极主动促销;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让职工和团场真正理解改革的意图,自主选择种不种,主动采取措施,提高棉花品质和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

    河北:产业链反应平淡

    清明节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信息员对河北地区棉农、棉企、纺企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市场主体普遍反应比较平淡。

    河北邢台某包地棉农说,今年目标价格不涉及内地,内地植棉风险进一步增大。该棉农今年承包土地157亩,不打算继续植棉,全部改种了玉米,后半季全部种植小麦,毛收益可以达到1800元/亩。据了解,当地棉农对国家政策理解比较抽象,但多数棉农弃棉改种其他作物。从河北省农资、人工及包地费用来看,今年植棉费用或与往年基本持平,按照2013年河北省平均亩产420斤籽棉折算,2014年种棉收益将下降84元/亩,对棉农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清明节期间,河北皮棉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其中皮棉3128B级出厂报价19100-19200元/吨(公定、带票,下同),4128B级18400元/吨,1227B级18200元/吨,均较节前下跌400-600元/吨。衡水某轧花厂负责人分析,近期现货价格下跌主要是受抛储价格下调的影响,现货价格较高,纺企以竞拍国储棉为主,对现货不感兴趣。谈起目标价格,该负责人说,目标价格定在19800元/吨,基本与市场前期预测的19500-20000元/吨相差不多,相对于抛储底价下调这个巨大利空来说,对市场够成不了太大威胁,企业多淡然处之。

    石家庄、保定等地纺企表示,目标价格定在19800元/吨,目前对于纺企不具实际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主要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从近期新疆地区农发行、信用社了解,国家对皮棉的最大直补额度为3000元/吨,如果2014年新疆棉总产量430-440万吨,国家能承受的直补总额将在140亿元以内,也就是说,目标价格定在19800元/吨,直补发挥作用的底线是16800元/吨。目前国家抛储价格17250元/吨,折合纺企竞拍棉花平均成本在16600元/吨,基本与承受范围持平,因此预计2014/15年度皮棉现货价格将在16500-17500元/吨区间振荡。对纺企而言,尚在可承受范围内,但价格优势不明显。

    山东:产棉大县抢卖棉

    4月12日,山东省高唐县十五里铺兴农棉花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清涛说:“知道国储要取消的消息后,棉农都在抢着卖自己的棉花,每吨19800元的价格比以往低不少呢。”

    高唐县曾是全国著名的棉花产区。兴农棉花种植合作社2004年成立之初拥有12000亩的棉地,自2008年达到35000亩之后,种棉面积日趋下降,去年20000亩的棉地,今年仅剩12000亩。

    “1984年我县100万亩的耕地,有60万亩种的是棉花,而前年,我县只有15.1万亩的棉花地,去年更少,仅12.8万亩。”高唐县农业局多种经营办公室副主任陈军说,“金高唐”的棉花种植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种棉花的效益不如种粮食。

    与种粮的多道工序可以实现机械化相比,棉花的种植却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如果加上用工费,按照以前国储棉每吨19800元的收购价格,农民也是亏本的,后来经过农业部调研,我们棉花的收购价格每吨提高了600元,这才勉强保住了棉农种棉的积极性。”

    关于导致高唐棉农不愿种植棉花的原因,陈军认为原因有三:第一是棉农享受到的补贴少。棉花每亩补贴15元钱,而粮食补贴却是200元;第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棉农越来越少;第三就是棉花对天气的要求高,阴天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大,只能靠天吃饭。“棉花对碱性土壤具有一定的‘保养’功效,所以凡是土地达到种粮标准的,高唐基本都改种粮食了。”

    李清涛表示,受到国家储备棉价的控制,棉农的棉花才不至于卖得过低,一旦棉农脱离了国家储备的保护,棉农的利益不敢保证。“去年,国储棉的保护价为每斤4.4元,市场价格起码得降低1元,而一旦棉花的价格低于4元钱,老百姓干的就是赔本买卖。”

    “合作社一个种棉大户,种了8000亩,由于粗放型的管理,导致棉花的产量并不高,如今已经连续亏损了三年。”李清涛说,“纺织企业更愿意购买进口的棉花,进口每吨低于国内4千元至5千元。为什么国外的便宜呢?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棉农是农场运行,机械化程度高,而一些小国家的人工费便宜,棉价就下来了。再看看我们的棉地,每户只种三四亩,还特别分散,其余的地都种上了粮食,大型机器进不去,本来能用机器解决的问题现在只能靠人工。”

    “如果补贴不提高,种棉花的人还会继续减少。”陈军说,“经过调研,我觉得每亩地至少补贴500元,才勉强维持棉农不亏本。”

    在采访中,陈军与李清涛都认为,如果棉花按照每吨19800元的目标价格,会有更多的棉农放弃种棉。“要想提高棉农种棉的积极性,保证棉花产量,提高补贴、培养种棉大户都是很好的办法。”李清涛说。

    专家激辩

    执行有风险  推进需谨慎

    4月5日,发改委公布了新疆棉花的目标价格。这意味着,始于2014年的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正式启动。但是,当前补贴的实施细则并不明确,如何测算补贴额度,如何确保农民收入不降低,配套措施怎么定,都存有不确定性,亟待解决。

    4月11日,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发布会上,来自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的相关官员和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专家对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的执行风险表示疑虑,并有深入讨论。

    2014年初,中国决定改革实行10年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制度,试行“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此后,新疆的棉花、东北及内蒙古的大豆被纳入首批试点范围。这是中国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措施。4月5日,发改委公布了2014年棉花的目标价格:每吨19800元。

    据发改委解释,目标价格政策基于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并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当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按新的改革方案,当棉花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不再像过去那样高价收储,而是让棉农先按市价卖出,然后针对目标价与市场价的差额,由政府补贴新疆棉农。2013年,官方对棉花的“临时收储价”为每吨20400元,较今年的目标价格下降600元。

    对此,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说,棉花目标价格方案在征求意见时,新疆有关部门一直存在疑虑,并表示“不好说”。言外之意,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后,新疆棉区的农民收入可能下降。方言认为,这个“不好说”其实隐藏了多层含义,目标价格出台只是第一步,而关键的问题是谁来收购。对新疆棉花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运输距离,加上局部地区还不能使用农机,棉花的用工成本较大,导致新疆棉花整体上缺乏竞争力。

    目标价格补贴将使农产品购销更为市场化,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4月11日的讨论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就认为,“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是个重大的机制性转变,应该积极稳妥推进。现在大家心里没底,对背后蕴藏的风险,很难做出预估。”

    对此,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则表示,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后,适用农产品的范围有多大,目标价格应该如何确定,对农民和消费者怎么补贴,都需要基于很强的数据,实行全面、科学的测算。如果基础工作不扎实,可能会扰乱市场。

    宋洪远还指出,如何选择目标价格覆盖的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农业消费品非常丰富。“如果都去搞目标价格补贴,没有意义;如果搞主要的品种,到底哪些是主要的,应该怎么选?应该认真研究。”

    与会专家还指出,目前,农产品价格形式多样,比如有经贸流通价格、批发市场价格、期货市场价格,是选择其中一个价格作为目标价格,还是用三者的加权平均价?在确定具体价格时,是用前三年的平均值还是预测的今后三年的平均值?都需要科学测算。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认为,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格转向目标价格制度,对从事种植业的农民有何影响,现在还不很清楚。但是,相对于此前的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目标价格一定是下降的”。他对此表示忧虑:“实行目标价格补补贴后,如果短期内种棉农民收入大幅下降,会带来诸多问题;而且,这个影响并非仅限于试点地区,其他产棉区农民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认真考虑新旧政策如何衔接。”

    据黄守宏介绍,此前棉花临时收储价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财政补贴压力很大。价差高的时候,临时收储价比国际市场价高达七八千元,低的时候也有四五千元,因此国内棉花销不出去,目前库存量超过了一年的产量。

    对此,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指出,从积极方面看,实行目标补贴后,收入下降可能让农民减少棉花的种植,有利于缓解国内库存压力。目标价格出台后,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比如土地政策、银行贷款、相关保险等。

    黄守宏更是表示,根据世贸组织协议“黄箱”政策,中国入世承诺的农业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和投入补贴不能超过年度农业总产值的8.5%,即所谓“国内支持总量”。目前,各项补贴总额还未达到“国内支持”的上限,但从长远看,大幅增加农业补贴,应当审慎研究。

    (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