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领办的都兰诺木洪枸杞专业合作社以“黑果枸杞高效育苗技术”项目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并在参加本次创业大赛的1700多家企业的各类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青海省唯一一个晋级项目,成功抢占仅35个项目晋军决赛的一个席位。这项技术大幅提高了黑枸杞种子的出芽率和出芽势,也提高了人工育苗的成活率。
说起黑枸杞的来历,都兰诺木洪枸杞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军兴致勃勃地说:“我在宁夏就是种枸杞的,这黑枸杞我还是第一次见哩。黑枸杞是野生枸杞,营养价值要比红枸杞高出好多。我到青海后发现,这里的枸杞比宁夏的颗粒大、口感更好、果糖含量比宁夏枸杞要高出一倍多。于是我发起成立了都兰诺木洪枸杞专业合作社。有一天,有个社员跑来跟我说,他们这还有黑枸杞。”起初,薛军根本不相信,但他还是随那位社员去草原看了看。他采摘了一些果实回来,但能否肯定是黑枸杞,他还是将信将疑。经北京植研所专家鉴定,柴达木盆地里生长的确是珍贵的黑枸杞。
对于这天赐的“礼物”,薛军心中甚是欢喜,但看着广袤的大草原上那稀稀疏疏的黑枸杞苗树,该如何栽种,又该如何提高产量,虽然他心中着急,但也束手无策。“为了保持仅有黑枸杞苗树产量,又不破坏它的野生价值,我能做的就是建起围栏网,给干旱的土地适时浇水,其余也别无他法。”薛军说。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他接到了周安琪的电话。“我本来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订货电话,万万没想到遇到了帮我们攻坚克难的大贵人,一下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现在说起来,薛军也难掩激动之情。
周安琪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退休老教授,购买了合作社的枸杞,觉得口感和质量都很好,本想询问一下枸杞种植情况,在得知了薛军的困扰之后,他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并乐意提供无偿帮助,助合作社渡过难关。
“当我得知柴达木盆地有黑枸杞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黑枸杞不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可以助农增收;同时,黑枸杞也为荒漠戈壁防风固沙、改良荒漠化土壤、保持水土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托和物质基础,一举多得。”周安琪直言。就这样,直率豪爽的东北教授开始了助力合作社科技研发的进程,并积极推荐合作社“黑果枸杞高效育苗技术”的项目参加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据薛军介绍,这项杀进决赛的项目也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试验,才最终大获成功。薛军坚持要保留黑枸杞的野生价值,所以育苗项目的研发还是本着“野生状态,人工管理”的原则,在广袤的草原上补种。“新培育的枸杞果树不仅去掉好多刺,更适于人工采摘,而且果条更多,提高了干果的结果量。”薛军说。
黑枸杞较高的经济效益,打动了合作社社员,扩大了黑枸杞的种植面积。社员安祥林以前一直栽种红枸杞,发现黑枸杞的价值后,决定试着种植。由于缺少栽种经验,他不敢贸然全部改种黑枸杞,2012年开始栽种红枸杞、套种黑枸杞。“红枸杞一亩地投入在4000元、产出30斤,按每斤20块钱算,收益600元;黑枸杞当年产出10斤,收购价每斤1500元,收入15000元。”他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而且在种植中他发现,黑枸杞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2013年,他全部改种了黑枸杞。
合作社成立7年来,社员人数已由成立初的9人发展到现在的325户,有优质枸杞基地1.2万亩。截至2013年,合作社实现年产枸杞2100吨,年市场交易额7000万元,年社员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