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商超O2O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移动互联网下的消费者行为在内,还有供应链、仓储数据化的概念,以及以上种种的大数据分析。
为什么需要商超O2O
目前来看,商超O2O要比普通的团购复杂得多,先要把用户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一般来说,女性用户的无目的消费行为,她们的潜在需要影响购物决策的产品或手段,最终构成消费;而男性反之,往往是目的性消费明显。所以,以女性为主的主要商超用户群,需要在商场内进行二次决策。这是之前的团购电商以及普通地图指引产品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类似大众点评这种目的地指引的产品,并不是商超O2O最终需要的,他们只负责把用户引领到商场门口。
哪些需求将最先被挖掘
让用户在商场中产生移动互联网价值并不是在逛街的过程中,而是在消费者休息,或者走路方式已无法满足她寻找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在此时产生了两个需求,“我要上网”和“我要寻找”。
以星巴克为例,当你连Wi-Fi的一瞬间,你已经被星巴克盯上了:你上网时候需要手机号,这给了星巴克未来做精准营销提供了便利;星巴克会让你首先登陆他们的网页,为二次宣传提供了机会;你的上网时长直接决定了你对于星巴克是哪类人群。显然,Wi-Fi这货可以说在商超O2O链条中是个“入口”。
事没完,找到Wi-Fi只是联网的第一步,之后怎么办?这时室内Wi-Fi出场了。与传统通过与卫星和基站联通获得位置不同,室内定位的技术要高很多,其中穿插惯性定位、Wi-Fi定位等概念。
支付,到底该关注什么
最近的POS热大家一定颇为关注,而起因则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对线下付费渠道的争夺,从打车APP燃起,一直烧到商场超市。在笔者看来,讨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否能够颠覆银联,意义不大。重要是他们创造的商业模式,是可以与以上说的商超O2O模式相对应,最终一个小闭环。
与银联相比,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优势是两者的互联网化更强,它们更容易被当做“模块”放置在商场超市的销售体系中,而银联则在这方面显得大而沉重了。在二维码很可能战胜NFC成为支付主流的前提下,支付并没有让硬件“更重”。在你消费之后,只要你的手机有扫码功能便可完成这一切。整个过程你所需要的工具只有你的智能手机。
大数据的问题
虽然,大数据至今都是一个极其之虚的概念,但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以上的每个行为都可以在大数据的作用下进行重复分析,举例而言,当你的手机自动连接商用Wi-Fi并进行室内定位,你在商场里走过的每一个品牌店都会被记录在内,LBS与商铺信息的结合,将为之后向你推送信息打下基础。
大数据的价值并不是仅让你分析当下,而是为了预测未来。商超O2O的大数据价值不可小视,它为之后的精准营销以及对商场超市的货架摆位均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为模型支持。
(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