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听建议,大胆提!”
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位于沈阳的瀚华小额贷款公司,在他的鼓励下,瀚华金控董事长张国祥一口气提了三条建议:扩大融资渠道、财税支持、希望办民营银行。
从困境到构想,张国祥的建议涵盖了小贷公司发展之路的主要瓶颈。
但就在两周前,瀚华金控作为内地首家赴港上市的小贷担保公司却突然宣布延迟上市。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导致上市“折戟”,小贷公司的IPO之路远没有想象中来得顺利。
如何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依旧是小贷公司最难迈过的一道坎。
赴港“折戟”
考虑到瀚华较小的营运规模、波动的股东回报率及有限的经营历史,其1.24倍至1.46倍的市账率定价并不吸引投资者。
2月28日,瀚华金控发布公告开始进行H股招股,拟融资28.45亿元港币,并将于3月13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而就在一周之后的3月7日,瀚华金控却再次发布公告称,鉴于当前市况波动,公司决定延迟上市计划,未来将继续监察市况以待上市时机。
为何上市突遭“折戟”?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今年以来赴港上市的不少新股频繁破发有直接关系。
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8日,在今年一季度上市的15只新股当中,累计有11只破发,占比高达73.3%,这让不少的炒新者身陷亏损窘境。
对于新股IPO的突然降温,香港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港股新股市场与A股新股炒作截然不同。“A股不论行情好坏,新股多数都被大幅炒高,但港股市场的新股一旦遇到大环境不佳,而公司质地缺乏太多亮点,则有可能面临认购不足的情况。”
“虽然从稀缺性来说,瀚华金控具备一定投资价值,但是香港投资机构却不太看好。”香港一家中资券商投行部董事认为,现在无论从A股还是港股来说,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以小贷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从稀缺性角度来说,瀚华金控具备一定投资价值。但由于国内开放小额贷款行业试点仅6年时间,且目前缺乏统一的政策和监管指标,因而造成当下各地小贷公司质量的参差不齐,所以投资人对这类机构的态度自然也比较谨慎。
此外,业内人士还认为,行业竞争加剧与贷款质量恶化才是导致市场与投资人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
成立于2004年的瀚华金控,其前身为重庆瀚华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两大主营业务,累计在全国拥有22家担保公司与8家小额贷款公司。
由于小额贷款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信用担保企业及小微贷款企业的数目于近年急剧上升。根据央行等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小贷公司达7839家,融资性担保机构近9000家。
东亚证券分析师Paul Sham认为,虽然瀚华声称自己是其中一家最大的融资担保公司,但按2013年5月的注册资本计算,它只占据了融资担保业市场注册资本总额的0.37%。由于经营规模较小,预计瀚华在市场中只有非常有限的定价权。
同时,瀚华金控不断增加的公司坏账正在进一步侵蚀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去年前10月瀚华金控实现净利2.73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124亿元同比下滑33.6%。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在同一时期也从22.9%下降到8.5%。
此外,据招股书显示,瀚华金控于2010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前十个月的整体违约比率分别为0.4%、0.4%、1.2%及1.4%。瀚华金控信用担保业务的损失/收入比率由2011年的3.5%增加至2012年的11.2%,截至2013年10月底,这一比率增加至18.8%。
“违约率的上升趋势在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拖累瀚华的盈利。”Paul Sham表示,中国的四大银行拥有与瀚华相类似的股东回报率,并提供6%以上的股息率,但其2013年市账率只有0.8倍至1.0倍。考虑到瀚华较小的营运规模、波动的股东回报率及有限的经营历史,其1.24倍至1.46倍的市账率定价并不吸引投资者。
曲线突围
作为当地推举上市的优秀企业,沧州中合小贷虽然获得不菲广告效应,但在本应顺利解决的融资问题上,同样遭遇困境。
在瀚华搏击香港上市的同时,小贷公司探路“四板”市场进行融资也逐渐成为一种尝试。
沧州中合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河北省第一家登陆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的小贷公司,自2013年7月10日开业以来,仅运营半年时间便急踏“四板”市场,其速度曾令业内震惊。
“我们自去年12月底收到省金融办的通知开始准备材料,一周后就在石家庄‘敲锣’了,这个速度也让我们有点儿吃惊。”沧州中合小贷相关负责人说道。
而据记者了解,沧州中合小贷在“四板”市场上市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得益于省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作为当地推举上市的优秀企业,沧州中合小贷虽然获得不菲广告效应,但在本应顺利解决的融资问题上,同样遭遇困境。
作为一家有着供销社背景的小贷公司,沧州中合小贷由中合联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河北省盐业专营公司、河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沧州市棉麻有限公司和河北润邦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经营范围在成立之初被限定为服务于沧州市辖内的供销社及下属企业。
而恰是对经营范围的限定,成为了其登陆“四板”后的融资“紧箍咒”。
“我们在上市后半个月就获得了两家民营企业2000万的投资意向,并且1月16号就已经打到验资账户了。”沧州中合小贷财务副总汤雪峰告诉记者,由于沧州中合小贷独特的资产背景与经营范围,省金融办倾向于来自供销社系统的企业融资,所以至今没有得到备案批复。
“上‘四板’是个好事,但是感觉这个好事没有完全‘办好’”。沧州中合小贷负责人认为,既然选择让企业上市融资,就应该按照市场化运作,不应该再受到过多行政干预。
而作为小贷公司的直接监管机构,省金融办则担心民营企业参与股权融资后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加之沧州小贷运营时间不满一年,各项指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完善。
据记者了解,日前沧州中合小贷已为之前达成融资意向的两家民营企业办理了退股手续,并已完成验资回退。
对此,浙江桐庐富汇小贷公司负责人认为,由于目前小贷公司并不是由央行或银监会直接监管,其主要监管职能与政策制定还依赖于各省市金融办,所以各地方对小贷公司的政策与开放程度,成为了影响小贷公司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月25日,江苏省金融办印发了《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上市备案工作指引》的通知,明确了该省小贷公司的备案条件与备案程序,完善了备案要求,为进一步助推该省小贷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相应保障。
作为全国小贷公司最为集中的省份,江苏省近年来大力支持小贷公司的创新发展,2013年8月13日,位于江苏苏州吴江区的鲈乡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小额贷款公司。
此前鲈乡小贷所运用的“VIE模式”(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在此次江苏金融办在《通知》中也得到了肯定及明确说明:允许小贷公司股东为上市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并控股已备案小贷公司。
对此,中合联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泽涛表达了强烈兴趣,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已开始研究将江苏省内的五家中合小贷公司整体打包上市的方案。
不过,头顶“小贷第一股”光环的鲈乡小贷公司,其上市和募资路径并没有为小贷公司上市做出最佳示范。
据了解,鲈乡小贷IPO定价为6.5美元,发行137万股普通股,融资890万美元,与该公司最初招股书计划发行270万股,融资1800万美元相比,缩水近半。公司股价表现也并不理想,挂牌首日便破发,虽然股价随后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暴涨行情,一度引爆海外市场投资者热情,但这种热情并未持续很长时间。两日后股价回落。截至4月8日,股价报收于5.64美元,低于发行价。
即便绕道海外上市成功,小贷融资之路是否就意味着一帆风顺了?不少小贷公司人士认为,一切都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