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互联网商业模式是模仿还是创新?

□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李江涛

 

    在中国,模仿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而不是终结,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流动的界限,硅谷出现任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几乎瞬间都会传到中国,并且很快就会出现模仿者。一位顶级的风险投资人说,在硅谷出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新商业模式或者概念新颖的公司,几乎同一天就会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的咖啡馆或者某个酒店大堂里有人在谈论并探讨创业的可能。

    但互联网在中国绝对不仅仅是模仿。

    目前全球前五大互联网公司,中国占了两个:腾讯和阿里巴巴,它们在中国市场环境下进化,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创新的典范。中国的创业与创新,也正日益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一个跨国界的全球创业网络正在形成,而中国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在美国,银行业对于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先驱,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早已经成熟,信用卡支付非常发达,即使出现了PayPal这样的支付公司,以及最早产生了P2P和众筹的模式,但依然无法撼动华尔街所代表的主流金融体系。但在中国,今年以来互联网在支付、P2P、小贷、融资、保险、理财产品等方面全面出击,势头之猛,已经引起主流金融机构的担心。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没有完全开放、没有实现市场化,为互联网的颠覆留出了机会。

    对于那些抱残守缺者来说,互联网是丧钟,而对于创新者来说,互联网是福音。而当互联网深入到中国不太完善的传统产业中时,这种新的机会,以及新的结合,就会产生中国所独有的商业模式。所以,互联网在中国颠覆会更彻底、用户更多、因而机会更大。如果仅以国内市场相比,中国肯定会出现比美国更大的互联网公司,不只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人口超过了美国,更因为互联网对中国传统产业的改变更彻底。

    一些行业还没有发展到美国的程度,可能就已经被彻底改变,或者与其他行业加上互联网融合而成为一个全新的行业。美国是全球性的研发部门、试验室、创新策源地,而中国成为最大的应用创新转化器与发动机,最大的应用市场。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际创新者会加入到中国来,才有那么多的风险资本来中国寻找迅速复制美国模式的中国创业者。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中成长的一代,正在成为经济的主体。这会带来两个效应,一方面是中国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产业发展的跨越,例如在物流行业,美国的物流巨头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才形成了目前智能化的物流系统,但中国经过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能产生像顺丰这样日益智能化的物流巨头。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中国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实名制度、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才能保证互联网的颠覆创新能持续不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