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参加总社第五届理事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代表一起聆听了湖南、新疆等供销合作社代表所作的改革经验交流发言。发言分别从社有企业改革、农产品流通、拓展经营领域和体制机制改革等角度对经验进行了总结。4月3日上午,被列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四省的省社主任就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作了发言。本报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河北:勇做探路石 确保完成任务
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既是总社对河北的高度信任,也是河北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将勇做改革探索的探路石,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用扎实的改革成效为全系统趟出一条新路。
全力以赴投入改革实践。下一步,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将紧紧抓住成为试点省份的机遇,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共识与行动合力,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入到改革中来,借势出击,全面发展。
扎实稳妥迈好每一步。由省委、省政府主管领导同志任组长,省委农工部等1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供销合作社的省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领导小组正在报批。省金融办与省社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小额贷款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组建已通过省级审批。基本确定50个县为改革试点单位。
确保完成试点任务。
——创新组织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与社有资产运营实体一体化,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一体化,最终形成“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公司(资产运营中心)+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2014年,省社及试点市县社完成“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公司(资产运营中心)”的组织架构。2015年,省社及试点市县社自下而上完成“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组织架构。
——创新服务体系。一是面向现代农业,提供规模化服务。选择10个县,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服务。二是面向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综合服务网络。加快推进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三是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技能教育培训。
——创新经营体系。一是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完成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产权重组。重点建设和改造30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三是加快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四是加快再生资源流通网络建设。
——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成立省级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河北省农业合作保险公司。完成省农村产权交易所组建。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实现财政注资扩容,加大与金融部门合作,探索新型融资担保方式。与金融部门合作,组建票据公司;积极开展村镇银行、典当、信托等金融服务;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利用3-5年时间,完成河北农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创新管理机制。试点社按照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要求,创新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理顺上下级社关系。三是健全社有资产管理制度。四是完善考核机制。以经济发展、为农服务、资产保值增值及公益性服务指标为重点加强考核。
浙江:突出四大重点 推进改革开展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将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以基层组织改造、组织体系建设、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合作制原则,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和特色,坚持以农民生产生活服务需要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形成为农服务有力、组织体系健全、经济实力强劲、体制机制完善的供销合作社发展新格局,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综合改革试点的认识。深刻领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找到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的有效途径,成为与农民同生死、共命运的综合服务组织,成为融公益性和经营性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委政府抓好“三农”工作的得力助手和有生力量。
突出重点,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首先是改革联合社体制。探索联合社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机制,逐步建成上下贯通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省社机关运行机制。实现联合社与社有资产运行一体化,建立为农服务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双向考核制度,优化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对下服务保障机制。推进省社兴合集团公司改革。推进资本运作。打造省级企业为农服务平台。指导推动市、县级供销合作社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确保落到实处。
其次是打造“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基本实现基层供销合作社乡镇全覆盖、经营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进供销合作与生产合作的深度融合。突破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推进资金互助会建设,构建以供销合作社资本为主体、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参与、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金融服务体系。
再次是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增强农资经营服务能力,增强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增强农村生活服务能力。3年内全省建设农批市场40家以上、农贸市场50家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占全省20%以上。重点建设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
最后是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强企工程”。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以项目带动投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经营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实施“名企、名牌、名家”三名培育计划。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茶叶、果品、食用菌等优势领域,重点发展基地、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打造产加销融合的产业发展平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参与乡村改造和城镇综合体开发。创新社有企业发展机制。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管控体系,规范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
山东:以试点为契机 确保改革成果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将以这次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山东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总社的部署和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的任务,凝聚发展力量,推进工作创新,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争取4月底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大会,推进试点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同时,配套开展改革试点培训工作。
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系为核心,加快在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和农村合作金融四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定位。一是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自下而上成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县、市、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吸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入进来,形成全省上下贯通、联结紧密、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二是加快联合社组织改造和职能转变。在省、市、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供销集团公司(资本运营公司),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社与社有资产运营实体一体化。三是创新联合合作机制。推进系统上下社有企业产权联结和业务联合,优化层级分工。
——以突出服务规模化为重点,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一是强化推进机制。加快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的联合合作,构筑“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二是规范托管方式。进一步完善流转式、订单式、参股式等全托管服务方式,开展耕、种、管、收、加、售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在良种育繁推、耕种、浇水、打药、收割、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提供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我省农业转型发展。三是扩大社会化服务规模。实施“农业服务规模化提升工程”,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
——以突出流通现代化为重点,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一是建设现代化流通网络。二是着力培育品牌企业。三是深化“新网工程”建设。
——以合作金融业务为重点,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二是探索组建农民资金互助联合组织。三是积极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四是加强农村合作金融业务监管。
强化保障,务求实效。山东省社将加强思路对接、项目对接和工作对接,把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切实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广东:勇于改革创新 努力提供借鉴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以这次试点工作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先行先试,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新路子,积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新经验,努力为全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传达部署,统一认识。省社将尽快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总社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动员部署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细化方案,落实责任。省社将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督促推动各试点地区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推进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措施要求。制定省社投资企业对接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工作方案。
突出重点,攻坚克难。下一步,广东省社将以推进组织、经营、服务和管理体系创新为引导,在四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建立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联合社组织管理体制,创新社有企业联合发展体制,创新社有资本运营监管体制。二是建立一体化运营、双向流通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推动经营网络转型升级,推动经营网络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三是建立“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要建设经营服务综合平台,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提升规模化服务水平。四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监督管理体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确保供销合作社对经营网络和重点企业控制力,推进供销合作社投资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联合社监督管理。
形成合力,加快推动。一是建立考评机制。省社将建立健全对市县供销合作社尤其是试点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激励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形成联动机制。省社将推动本级投资企业与试点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和基层供销合作社进行产权和业务对接,尽快形成利益共同体,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加强协调,争取支持。积极主动向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和沟通协调,努力争取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尽快落实中央和总社要求的各项配套政策。同时,省社将加大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特别是系统干部职工关注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氛围。
湖南:深化社有企业改革 强化社有资产监管
近些年,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从明晰社有产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着力,逐步推进社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有效行使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权,使供销合作社出资企业的运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从省社本级来说,目前共有出资企业15家;控股企业4家,省社占股61%;参股企业6家,省社占股29.5%。出资企业资产总量逐年增长,2013年达到48.6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4.4亿元。经济效益逐年提升,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亿元,实现利润1.78亿元。
——建立健全社有企业管理体制。一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完善了对社有企业和资产的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出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省社资产管理公司明确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会一层”的权责,并确保落实到位。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招商扩股的办法引进战略投资者,先后引进了湖南迅达科技集团、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等社有企业,快速做大了资产规模,而且改变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四是推动企业经营层持股。五是加强企业整合重组。已经或正在对包括农资公司在内的5家企业进行重组,远期目标是将出资企业整合成6大集团。
——规范完善社有资产监管制度。一是加强制度建设。2008年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相继出台了《省社派出董、监事管理办法》等,同时还督促各出资企业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省社审计处每年都要对省社全资及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配合企业监事会,参与对参股企业的年度审计。
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做强做大企业打下了基础,增强了为农服务能力。省社出资企业在全省各地组建了商品生产专业合作社172家,带动了近50万户农户,农户年增收最高达到1.5万元。
新疆: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近年来,新疆供销合作社按照自治区和总社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现代流通方式,全力打造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建设,打造农产品外销平台。区社以提升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为重点,以“新网工程”为契机,推进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引领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区社所属新疆果业集团作为行业龙头,初步实现了新疆特色林果产品“顺畅有序、配送灵活、保鲜供应、四季销售”建设目标,近3年累计购销农产品10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所属新棉集团公司与广东广物集团、北京清华紫光集团合作组建股份公司,2013年累计发运棉花93万吨。所属新疆农资集团在江苏盐城、新疆奎屯、库尔勒等地区建立的物流企业,共代储代运棉花近百万吨,占新疆棉花总产量的1/4。为增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近年来建设一批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一些地州供销合作社也积极搭建农产品外销平台。
——创新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区社创新现代流通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大幅增长。新疆果业集团在乌鲁木齐高新北区新建电子商务科技园区,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运营、创业孵化、技术研发、物流配送、培训和金融等一体化服务。
——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区社以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为重点,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新疆果业集团建设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荣获新疆“优质林果产品研发、示范基地”称号。各地州供销合作社注重产品质量,培育了“叶尔羌”、“瀚海”棉花、“楼兰”红枣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销活动。通过参加展销活动宣传推介新疆优质特色农产品,扩大了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辽宁沈阳:不断拓展经营领域 大幅提升发展实力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供销合作社以服务城乡经济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在不断拓展经营领域过程中,社有企业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得到大幅提升,销售额和汇总利润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长25%左右,资产总额达20亿元。
——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扩大生存发展空间。一是进军新兴市场,开发高端物业管理服务业务。依托玫瑰大酒店组建金秋玫瑰物业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非住宅物业公司和沈阳唯一获得中国金牌物业管理奖的企业。已尝试进军住宅物业服务奠定了基础。二是延伸服务触角,发展专业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2011年组建了沈阳维斯顿咨询公司,开展政策研究、项目申报等服务。三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再生资源连锁经营。自2006年组建秋实再生资源连锁回收公司以来,已发展标准化的社区连锁回收站点1200个,并通过互联网延伸至社区消费者,还建立了沈阳市唯一的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打破“围墙”上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抓沈阳果品市场的升级改造,开发建设了地利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二是抓再生资源市场整合,开发建设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项目。2007年建设了再生资源产业园,已招商进口废七类、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报废汽车拆解等8个项目落户园区。三是抓“新网工程”配送中心建设,开发建设了瑞福临超市项目。
——围绕服务“三农”宗旨,提升供销合作社发展实力。一是发展现代种养业,示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组建了秋实牧业公司、秋实种苗公司、九洲生态养殖公司等现代种养企业。二是推动产销对接,发展农产品商贸物流。辽宁省社和沈阳市社联合组建了沈阳玫瑰物流配送公司,2013年又控股安邦海得配送公司,成为沈阳农产品配送的龙头企业。建设了10家地产农产品直营店,设立50座移动式社区直销菜亭和20辆农产品流动大篷车,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展智能配送业务。
浙江开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供销合作事业
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抓经营、强服务、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身份档案化、经营市场化、服务规模化、考核绩效化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县级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改革,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社情民情的改革发展之路。
——创新组织管理体制。在组织体制上实行县社及其全资集团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运作模式。公司董(监)事会由县社部分班子成员和职工代表组成,董事长由县社主任兼任。公司其他工作人员向社会公开选聘或从子公司优秀人才中选调。
——完善市场经营机制。调整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调整优化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经营领域布局,采取“上联工厂,中联系统,下联农户”的经营策略,拓展经营领域。培育了加工、销售类等8个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化为农服务功能。采取产权结合、牵头领办、业务连接等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社44家;支持合作社跨区域、跨产业再联合,8家蚕桑、茶叶合作社正在筹建联合社;扎实推进“智慧农资”物流设施和经营网络建设。积极参与清水鱼配送中心、生态名优农产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园等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流通业态。以经营服务综合体、村级服务社为依托,健全“县有配送、乡镇直营、村级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扩大了社有企业网络的覆盖面。积极稳妥开展符合“三农”需求和供销合作社特点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建立了与生产、流通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平台。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业绩考核与员工薪酬、企业负责人任用结合起来,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员工待遇实行年薪制,由基本薪酬与绩效薪酬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