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4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乌蒙深山处书写改革新篇
——贵州省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喻录生

2002年,盘县供销合作社搬离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老旧办公楼(上),搬入新居(中)。经过改革的洗礼,不久以后,他们又将搬入新竣工的农贸大厦(下)。
普古供销合作社已是当地新地标。
新建的洒基供销合作社办公楼。

    贵州省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1952年,跟大多数供销合作社一样经历了兴旺、衰退、谋生存、图振兴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通过盘活社有资产、拓展新型产业、加强基层改造、强化为农服务等多方面举措,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县联社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社依托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途径重整旗鼓,服务网点更全,项目建设连年发展。这些成绩不仅使盘县供销合作社的综合实力得到加强,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同时,也成为推进全县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力量。

    目前,盘县供销合作社拥有4个直属公司、16个基层社,职工人数1182人,经营网点覆盖全县37个乡镇的所有自然村,县社市值由2011年的4亿元成为如今的8亿元。在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园区建设为契机,以资产改造为抓手,始终按照集体经营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壮大之路。

    盘活资产  矮旧房变新地标

    盘县供销合作社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逐步积攒了一些“家底儿”,但这些房地产由于设施分散、陈旧落后,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甚至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供销合作社的产业就是低、矮、差”的形象,导致系统职工在社交活动中不愿自报家门。2011年,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李德思上任伊始下定决心,必须迅速扭转固有印象,树立起新形象。为此,他领导县联社党组确立了主动融入城镇、园区建设,加快资产改造步伐,推进供销合作社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采取企业自筹、职工集资、招商引资、联合开发、预收租金和施工队垫资等形式,大力推进资产升级改造,加强网络建设,开始着力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

    洒基供销合作社综合大楼始建于1979年,楼体陈旧老化,尽管所处地理位置较好,但所创经济效益却不理想。县联社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1095万元将旧楼体改建为7层的综合大楼,建筑面积达6200平方米。综合大楼住宿部分由职工集资,商用部分由投资商全额投资,每年向社里交付30万元资产占用费,使用8年后全部资产归属洒基供销合作社。洒基供销合作社综合大楼的改造,主要是利用商业地段存量资产招商引资,不但没动用集体资金,还带来每年30万元的收益。在缓解职工住房压力、适应城镇化建社需要的同时,有效盘活了社有资产。

    基层社要改革、要发展,或多或少存在着资金难题。为盘活有限的存量资产,盘江供销合作社采取预收租金的形式,启动了岩脚农贸市场的建设。岩脚农贸市场原为钢架结构大棚,每年只能收取摊位费,经济效益偏低。经县联社研究决定,将其拆除,并投资500余万元新建全框架混凝土结构、上下两层的综合农贸市场,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第一层室内建240个摊位、13个商铺,第二层建大型超市。建成后,整个市场年收入达到60余万元,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为解决建设资金缺口,盘江供销合作社决定采用预先招租形式。通过磋商,将二楼承包出去自费装修使用,一次性收得5年承包费138万元,通过商铺出租又获得了几十万元的收入,基本解决了资金缺口的难题。

    2012年盘县政府根据国发2号文件精神,同时启动了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盘县淤泥河乡是其中之一,要求淤泥河乡老街两旁的房屋统一按照彝族民居风格改造。普古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与政府部门协商,果断拆除了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17间旧瓦房,新建一栋集餐饮、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总投资280万元,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整个工程历时4个月,于2012年11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年均租金收入72万元。普古供销合作社抓住机遇,争得政府扶持,顺利完成了资产改造,增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形象,赢得了政府的好评和群众的赞许,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盘县供销合作社还围绕城镇建设,投资6000余万元,在红果经济开发区建成一座高29层、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的农贸大厦;围绕园区建设,投资4000万元,在盘县两河工业园区购入土地40亩,新建再生资源开发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拆解、矿山设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投资1亿元,在贵州盘北经济开发区新建一座高32层、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投资1亿元在盘南工业园区建成盘南农资宾馆,并新建盘县牛干巴加工厂……

    截至2013年9月,盘县供销合作社资产建设资金总投入已超过4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累计完成了60%以上的基层社综合大楼改造,旧房产改造率达80%以上;新建30多层的综合大楼2栋,建成宾馆2个、上规模的农贸市场4个、超市4个、农家店828个,农资、烟花爆竹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4个,社有资产翻了一番,经营网点覆盖全县37个乡镇的所有自然村。

    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供销合作社大楼成为各乡镇的地标性建筑,供销合作社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变得高、壮、美起来,职工福利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员工有了自豪感,自然走到哪都会主动介绍自己是供销合作社人,老百姓也都说:“供销合作社的电筒又亮了!”

    “代管”“托管”   基层社焕发新活力

    盘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乌蒙山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极为恶劣,至今仍未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尽管条件艰苦,盘县供销合作社却一直坚守着供销合作事业为农服务的阵地,依靠效益好的基层社带动或者监管效益差的基层社,利用多种形式盘活资产。2011年,4个基层社出现亏损,6个基层社勉强维持。看到这种情况,李德思针对供销合作社的现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基层社,同时这些措施还要有利于供销合作社的生存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为农服务功能的加强这三项原则。

    为了使基层社的资产最大限度实现保值增值,李德思想出的解决办法有两种,即基层社的“代管”和“托管”,实行跨地域资源整合。所谓“代管”,即由一个管理较好的单位法人代表代为管理一个管理较差但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单位,将发展较好单位的管理经验带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单位,被代管单位的人、财、物性质没有改变,而管理却换成了比较先进的管理,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所谓“托管”,即由综合实力较强的单位托管基础薄弱的单位,用托管单位的实力带动被托管单位来共同发展,被托管单位人、财、物得到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普古乡供销合作社过去由于管理混乱,濒临破产,交给农资公司托管后,光门面租金每年就比过去多收3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欠债,还积累了部分发展资金。豆制品厂也是经农资公司托管后,产量、质量都有大幅提高,市场前景看好。保田乡供销合作社在兼并、托管了忠义、大山、民主等6个基层社后,采取法律手段清收外欠债款130多万元,又对资产进行了清理盘活,使这些基层社实现了盈利。乐民镇供销合作社投资将老旧的40多个门面改造后重新出租,仅两年就收回了投资资金。现在,该社不仅有自己的农贸市场、旅社,还投入100多万元参加小城镇建设,新建了职工宿舍,职工安居乐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通过“代管”和“托管”的方式,原来“生病”的基层社全部得到了有效治理,而原来基础较好的基层社也变得愈加“壮实”。

    创新机制  招贤纳士储后备

    如今,人才断层已成了制约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也不例外。李德思到任以来,特别重视职工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建设。

    李德思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经”:“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解决好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基层社人员老化、人才断层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近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对系统内职工进行培训教育,只要有机会就组织干部职工到外地学习考察。另一方面,我们还公开向社会招聘大学生,让有知识、有能力的‘新鲜血液’充实到企业的管理层。”

    李德思表示,对于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县联社一贯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病者免”的原则,既做到知人善任,更做到了识人善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绝不放松。

    面对下属企业人员老化的问题,盘县联社大胆改革用人机制,吸引大学生加入供销合作社,分批招收了20多名大学生到供销合作社工作。为了能留住这些大学生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盘县联社对他们的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等都作出了特殊规定。这些大学生中,有些人被直接安排到基层社或公司管理层,有些人暂时留在县联社熟悉业务,条件成熟后再安排到企业任职。

    “总之,我们就是要让这些大学生觉得在供销合作社工作有前途,在这个大平台上可以施展才华,最终愿意留下来长期工作。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许多大学生在经过实习锻炼后,纷纷要求加入供销合作社行业,这就保证了供销合作社的长久发展,同时也为基层社和社有企业的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李德思介绍说。

    争取项目  多元业务助发展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制定了“坚守传统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自然资源开发新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盘县的崇山峻岭中有大片竹林,清澈的山泉水经过竹根的过滤更加甘甜。盘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了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利用这种天然“竹根水”开发出“竹馨牌”豆制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畅销周边县市。利用大山中许多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乐民供销合作社成立了“盘县石桥古鑫银杏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研究加工技术,把“古银杏”果、银杏茶作为合作社的主打产品。同时,合作社还逐步开发附带产品,让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村的小桥流水和千年银杏的不老传奇飞向千万家,让旅游和农产品带来的附加值造福当地百姓。忠义供销合作社利用当地盛产薏仁的优势,成立了薏仁生产加工合作社,薏仁米种植合同达10000亩, 幅射周边种植10000亩,示范种植基地500亩,每年生产“薏仁米”和“薏仁面粉”等保健食品5000多吨,合作社每年助农增收超过500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盘县供销合作社以基层社为依托共组建了马铃薯、薏仁米、养鸡场、水豆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农村综合服务社4个。每个专业合作社及农村综合服务社都各有所长,在农村经济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盘活固定资产,推进项目建设,开展房地产开发,搞市场建设及车站、宾馆、超市等新型业务,确保了基层社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共投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新型基层社”等建设项目10余个,累计获得各种项目补助资金800多万元。这些项目使盘县联社从传统的一买一卖,转变到拥有房地产、酒店、农贸市场、汽车拆解、配送中心等多种经营业务,对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盘县供销合作社拟对坐落在红果新县城中心的办公楼(天合楼)进行重建。改造后的新办公楼将占地4.5亩,楼高24层,总投资1亿元,集办公、购物、酒店、休闲于一体,必将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62载经风雨,薪火相传勇攀升;几代人的思索,风生水起成现实。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盘县供销合作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骄人成绩的取得也为盘县供销合作社带来了诸多荣誉:连年在六盘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及盘县事业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位列贵州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十强”。盘县供销合作社人正翻越大山的隔阻,开拓奋进,厚积薄发,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