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畅通金融“血脉”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 杨晓艳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令吉林农信员工引以为豪的业绩:三年多的时间,全省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创利能力、纳税能力等主要指标翻了一番,再造了一个吉林农信。

    这是一组令全省农民和小微企业欢欣鼓舞的数字:支农扶小能力不断增强,涉农和民营经济贷款的投放量已占到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放量的90%以上。

    截至2013年年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总资产3155亿元,较2009年增长1.1倍;各项贷款1375亿元,较2009年增长0.6倍;各项存款2113亿元,较2009年增长0.8倍;各项收入175亿元,较2009年增长1.1倍;拨备前利润47.5亿元,较2009年增长1.0倍;纳税18亿元,较2009年增长2.1倍;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拨备前利润、上缴税金五项指标在全省商业银行中均居首位。

    面对服务“三农”这道考题,吉林省联社秉承“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的企业使命,坚持“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在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向整体推进现代金融企业迈出坚实的步伐。

    驱动转型升级

    整体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建设

    在资产总额突破3100亿元、各项存款突破2000亿元的背后,是吉林省联社对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不懈的追求。该省联社理事长唐忠民多次强调:“改革是吉林农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要通过股份制、市场化的产权改革,将吉林农信逐步建成资本充足、运营规范、内控严密、效益良好、具有系统完整性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银行。”

    2010年,吉林省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上届班子积极改革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接过“接力棒”,在新的起点上出发,带领吉林农信人深化改革,实施“富帮穷”改革战略,让先期组建的农商行全资并购落后的县级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创新推进产权改革。同时,指导基层行社采取集中清收管理的办法,领导带头、部门负责、全员发动,政府帮助、行政给力、司法配合,打响了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战。

    几年来,吉林农信强化“总部服务基层、基层服务客户”的理念,省联社领导班子科学谋划、放权服务、强化平台支撑,推进流程再造,有力推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营转型和管理升级,着力打造科技、清算、融资、产品、培训、信息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平台,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推进流程银行建设,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金融创新服务

    “沉下身子”支农扶小

    立春刚过,德惠市夏家店村村民高天彬就忙碌起来,购买化肥、种子、农药,还用贷款购置了一台拖拉机,早早地为播种做起了准备。提到吉林省联社的“直补保”贷款,他说:“以前缺钱,向民间借贷,利率高得不得了。今年从农信社贷款2.1万元,年利息才1600多元。”

    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吉林省农信系统围绕农户贷款“广覆盖、普惠制”的目标,完善创新城镇化金融、农业现代化金融、县域特色经济金融等“六大金融”,牵头研发推出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贷通”等涉农信贷系列18个子产品,开创了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有效途径。2013年3月,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的汇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利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从梨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200万元,为高光效种植提供了资金保障。

    “如果当初没有农商行的200万元贷款,公司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白城市金舟来粮食收储经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康民感慨着。

    近几年来,白城农村商业银行向该公司发放贷款共计1100万元。经过4年发展,该公司年销售规模也由当初的4400万元增长到了现在的7800万元,利润翻了一番。

    康民的喜悦得益于吉林省联社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所付出的努力和探索实践。

    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实际,吉林省联社着力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系列金融产品,积极研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集生资采购、产品收购、仓储运输、生产加工等环节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金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占用规模大、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县域涉农企业和经营业主生产资金需求。

    截至2013年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直补保”贷款127.7亿元、“四权”抵(质)押贷款33.25亿元;18家县级行社累计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3亿元。

    吉林省联社主任李世杰说:“吉林农信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存款、贷款、代理、结算和电子银行等五大类104个系列金融产品,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认真履行地方金融职责和使命,积极推动全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金融便农惠农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取钱还得花钱坐车跑一趟镇上,现在走几步路就行了。农信社真是替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德惠市朱城子镇沿河村的刘丽云老人来到村里的小超市取养老金时,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商户、一台POS机、一条电话线、一名信息员”,农民不用出村就可以随时取现缴款。吉林省联社通过推广助农取款“四个一”模式,拓宽助农渠道、优化网点布局、延伸服务触角,努力实现金融服务从“近距离”到“零距离”。截至2013年年末,累计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6134个,行政村屯覆盖率达到90%,交易量19.84万笔,金额7109.68万元。

    此外,该省联社还通过积极开展新农保、新农合、粮食直补金等代理服务,确保国家惠农政策顺利落地,让各种惠农资金安全高效、便利快捷地送达农民手中。

    为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吉林省联社成功上线运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加大力度投放自助银行设备,开发应用以白金卡、金融IC卡、助农取现、手机支付、支付宝快捷支付等为代表的特色业务和产品体系。真正实现鼠标一点、键盘一摁,就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办理业务;小额存取款、缴费等业务不用出村即可办理。

    伴随着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三大工程”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普惠制”金融和“大零售”银行模式,强化营业网点功能,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广大农民也获得了由全省农信社派送的金融服务“大礼包”:办理业务更便捷、贷款更容易、服务费用更优惠。如今,“在农信社借钱程序公开、透明,不用流水勾兑,办理迅速”已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客户的共同感受。

    深化改革10年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年均保持25%的增速,存、贷款总量分别是改革前的7.8倍和8.6倍,经营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存、贷款分别占全省金融机构的15.4%和17.3%。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吉林农信要努力实现由做大到做强再到做优的战略性转变,2015年,农信社变农商行,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让股东得到更多的利润回报。”该省联社理事长唐忠民如是说。

    随着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实现吉林农信人创建一流金融机构的梦想并不遥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吉林省农信社也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服务“三农”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不断创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鲜活实践范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