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3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海峡两岸的马文化

□ 展 华

 

    2014年农历是马年。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几千年来一直和人们一起生活、劳动、甚至共同战斗。共风同俗的闽南和台湾地区马比较稀少,人们更加钟情马,生活中不时有“马”的跃现。

    从闽南和台湾人使用的俗语中,便可管中窥“马”。俗语中因有了“马”字,而显得更加生动活跃。如“无牛使马”,比喻找不到合适的人,随便拉一个凑合。“恶马恶人骑”,指脾气再坏的烈马总会有驯服它的人,常用以比喻为非作歹的人也会被制服。“马莫笑牛无须,龟莫笑鳖短尾”,与“五十步笑一百步”同一个意思。“铁树开花马发角”,被比喻过去不可能实现的事,现在虽然铁树开花时有遇到,但是人们仍喜欢使用这句俗语。“牛料马料,人不可料”,指有关牛和马的事情可以估计得到(驾驭),而人的思想和行为难以洞悉。“揽揽马也有一步踢”,这里的“揽揽”是闽南和台湾方言,指的是很差劲的马,派不上多大用场,但是它脚踢的技能还是不错的,形容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虽然水平较低、能力较差,但是往往也有一技之长,不要轻易地把他们看成一无是处。

    马是吉祥的生肖,闽南和台湾民间有句俗语:“牛马年,好耕田。”意思是说,在这个属马的农历年里,只要辛勤地耕耘,就会比其他年份有更丰硕的收获。闽南和台湾人形容事物匹配欠佳有一句“长衫套马褂”。马褂是满族喜欢穿着的服饰,在长袍外面套马褂,有“长袍马褂”的美称,也是着装的优美组合。所以如果穿着长长的衣服配上短短的马褂,显得不那么协调,往往有人会说这是“长衫套马褂”,甚至对其他事物的匹配不协调,也喜欢用这句俗语打比方。

    马长着一双大眼睛,视觉广阔,但是闽南和台湾人常用“马目”来形容一些人对近在眼前、明明可以看得到的事物,却觉察不到。“飞马”这一老品牌广为人知,风靡一时,当地人常借用“飞马牌”来形容那些打扮前卫、时髦的摩登女郎。

    马文化也体现在闽南和台湾的民居建筑。“驷马拖车”就是旧时大户人家的一种大豪宅,它的整个格局是从中轴的三进厅堂、家庙,到两侧的“四点金”宅院。中间的大厅堂象征“车”,而左右两旁的建筑象征着拖车的四匹“马”。

    地方戏曲艺术中也可以欣赏到马的雄姿。唐宋时期,闽南的漳州就盛行一种朴素粗犷的民间“竹马戏”,其特点是骑着竹篾扎成的竹马表演。“竹马”外蒙绸布或彩纸,表演时前节挂在演员面前齐腹高处,后半部安置在背后腰椎处,看起来演员犹如骑在活灵活现的马上,比起当今流行世界各地的韩国歌星“鸟叔”表演的“骑马舞”更有观赏性。

    闽南和台湾民间,过年前人们都要隆重欢送“众神”上天“汇报工作”,这是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过年前奏曲。而为了方便“众神”一路好走,人们还会焚烧“云马”助力。“云马”这种年俗用品多是在黄纸上,用木刻图章印制白云、马匹、马夫等,古色古香,颇具欣赏性,被当作“众神”的“交通工具”。每年进入腊月,“云马”犹如络绎不绝的马群一样出现在城乡街市。在信众心目中,“云马”俨然“天马”,焚烧完“云马”,就等于将接送“众神”的“交通工具”派发出去了,否则“众神”便上不了天。

    马,在十二地支中属“午”,午、马经常被互为借代。闽南和台湾人很看重端午节的“午时水”。斯日午时,人们像北方人赶庙会似的涌向村中的老井提取午时的井水。人们俗信用端午节的午时水煎草药疗效最佳,用加入白酒和雄黄粉的午时水喷洒房间庭院有避邪降瘟之效,用来擦身、洗脸、泡脚可防治皮肤病。

    举凡店铺新开张,闽南和台湾人习惯张贴写有“开张骏发”的红纸横披,比起北方人过年时倒贴“福”字丝毫不逊色。骏,指的就是良马;骏发,用以期望事业迅速发达,生意迅速兴旺,发大利市。可见,自古至今,马都是闽南和台湾人生活中喜欢的吉祥动物和忠实伙伴。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供销合作联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